主题 |
对全南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
作者 |
郑晓云(人民银行全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全南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近年来,在全南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 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增长。但在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人民银行全南县支行对该县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县域金融环境建设初显成效,但后续创建优化工作仍需努力。 |
调研时间 |
2010年6月 |
![]() |
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部门的事,各部门之间没有正真形成共识。二是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当前协调机制的欠缺,各方在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职责不清,尚未形成合力。三是信息共享不充分,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管部门及司法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不充分。 (二)基层央行权限太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有效手段。 从全南县实践情况看,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主要还是人民银行唱主角,但由于基层央行职能权限太窄,不仅职能部门难以协调,就是在金融系统内部,一些创建措施也难以得到落实。如加大信贷力度,在发展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民银行只能制定指导意见,这种窗口指导缺乏刚性约束,加之金融机构严格的信贷管理政策,致使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两者速度有一定差距,存贷比例越拉越大。因此,在现有体制下,一定要加强政府与人民银行共同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才能得以扩大。 (三)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征信建设仍需继续加强。 目前,征信系统建设还很不完善,信息采集难,采集标准不尽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在基层,目前个人信用信息还散落在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部门,统一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在摸索之中,在企业信用体系方面,虽然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其单一性、信息的非真实性及金融机构有意无意的忽略,使该系统的运用效率很低。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基本上处于不透明状态,这无疑加大了信贷风险,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有利基础。全南目前仅有人民银行开发运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并限用于商业银行查询企业和个人信贷交易记录,除此之外尚无其他社会征信系统。 (四)金融结构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金融服务部分缺失。 近几年来,全南金融虽然总量不断增大,但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不断收缩,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农村金融的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而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与国有商业银行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而造成农村金融服务部分缺失。 (五)受楼市持续活跃、土地价格推高影响,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 一是受楼市持续活跃的影响,各项存款活期化趋势越来越强,而各项贷款却中长期化,特别是占贷款份额较大的政府融资,其期限一般为5至15年,贷款集中度提高,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