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龙头引领 合作推进 做大做强担保行业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关于构建我市大担保平台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 |
黄德明 (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 |
调研背景 |
今年4月,注册资金20亿元的赣州市金盛源担保公司的“横空出世”,为我市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口。究竟如何通过金盛源担保公司引领我市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担保业如何作为才能撬动大容量、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调研时间 |
2013年8月 |
![]() |
今年4月,通过重组和增资扩股,国有的金盛源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到20亿元,成为全省实有资本金最大的担保公司,为我市担保业舰队式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领先的担保实力转化为担保实际业绩的情况不甚理想。 从存贷比数据看,由于大量企业资信不足,银行大量资金“用不出去”。从中小企业获贷情况看,我市95%的中小微企业都有资金方面的需求,但只有10%左右能从银行获得信贷12,2012年通过担保服务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占比仅为1.26%。从担保放大倍数来看,2012年全市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为18.4亿元,在保责任余额35.58亿元,担保放大倍数仅为1.93倍13,在现行的政策框架内,还有81%的担保放大效应有待发挥。 (三)从合作情况来看,银担合作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全市已有22家担保机构向银行机构缴存了保证金,金盛源担保公司与市内17家银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近几年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的担保贷款保持稳步增长。但总体来看,银担合作仍然不畅,担保行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被银行边缘化。今年,甚至有17家担保公司放弃与银行的合作,占比达到43.6%14,前四个月解保量明显大于新增量15。 银担合作存在三道壁垒:一是门槛过高。目前注册资本银行要求5000万至1个亿以上或是有国资背景的担保机构且存入500万至1000万不等的保证金才能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设帐户,开展担保业务,有的已签订协议但名存实亡,没有正常合作开展业务,并且这种情况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二是银行放大倍数控制较严。大多限制在3-5倍,个别的在1至2倍之间16。三是风险分担少。所有风险由担保公司独自承担,仅有个别银行与少数担保公司建立了风险分担机制,但也难以兑现。 在引领我市担保行业做大做强的进程中,作为国有资本主导的金盛源担保公司应要有更大的担当,在自身做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为我市整个担保行业增信、放大行业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