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龙头引领 合作推进 做大做强担保行业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关于构建我市大担保平台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 |
黄德明 (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 |
调研背景 |
今年4月,注册资金20亿元的赣州市金盛源担保公司的“横空出世”,为我市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口。究竟如何通过金盛源担保公司引领我市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担保业如何作为才能撬动大容量、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调研时间 |
2013年8月 |
更多调研文章 |
二、当前我市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11年的发展壮大,我市担保机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一些银行业机构主动推荐申请贷款的企业跟实力信誉俱佳的担保机构联系,让担保机构对贷款户资信和贷款风险作出评估并予以担保,担保机构一手托两家的中介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市与大多数内地城市一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从行业内部运营来看,业务量稳步增长,但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纵向比较看,近几年来,我市担保业务总量获得较快增长,自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渴求资金而获得90%的爆炸式增长以来,担保业务总量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10。2012年,全市担保金额达47.53亿元,同比增长21.5%,受益中小微企业达到3177户11,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中小企业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技术引进、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等环节碰到的资金难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从业务领域看,担保业务已从传统的农业产业领域,拓展到工业、贸易流通以及高科技产业项目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服务领域,涵盖稀土、钨、氟盐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生物及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市主导产业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 但还存在两方面的制约:一是业务相对单一。受技术手段、信用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市担保机构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融资性担保上,非融资性担保以及再担保业务几乎没有开展。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说明我市担保行业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非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等“蓝海”业务亟待拓展。二是担保公司盈利渠道窄,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我市信用担保业务面临高风险、低收益困境,商业模式亟待调整。 自2002年担保业态进入我市以来,我市担保机构迅速发展,经工商注册登记最多时达107家。近两年,我市的担保实力获得较快增长,去年严化年审条件后,通过年审的担保机构由上一年的83家降至目前39家的情况下,全市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总额由2011年的2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34亿元,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名前列,增长70%,年均增长率达到30%,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