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劳务输出大县的金融支持创业模式探析 |
作者 |
余盛宇 杨庆明(人民银行兴国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日前,人民银行兴国县支行就该县金融支持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表明,兴国县金融部门探索了不少适应县域农村创业特点的金融支持模式,由此引发的思考和启示值得类似劳务输出地区借鉴。 |
调研时间 |
2010年07月 |
![]() |
如在贷款审查中着重审查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守信程度、创业项目、财产能力等,针对贴息贷款项目的微利特点,则着重把关项目的安全性和社会效益,以此推动创业信贷的规模与质量统一,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打造了创业信贷产品体系。围绕农村创业就业需求,兴国县各金融机构在权限范围内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产品服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持方式。 1、农信社不断完善创新信贷产品。 一是全面改进农户评级授信,大力提升小额农贷品牌。该县农信社新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小额农贷工作办法》,全面升级小额农贷,重点突出产业性、创业性的融资需求。如在农户评级方面,划分为传统和产业二类,并细分至1-4级,在授信额度方面,根据产业农户的创业规模及资产情况,提高1万至3万元不等。日前该县农社的农户建档面达98%,仅2009年就授信农户6452户,授信金额1471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2489万元。 二是大力推行信用增级模式。该县农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型种养户等微小经济大多因规模小、无抵押等难以融资,该县农信社为此大力推行信用共同体、农户联保等方式,2009年组建了7对信用共同体,放贷376万元。三是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全面推广运用百福卡及农信银全国通存通兑业务,使农民工实现“打工地挣钱,家门口取钱”,并为农村资金的反哺回流提供了快捷、安全的“绿色通道”,其中 2009年农民工汇款到社8万余笔、金额1.3亿元。 2、政策性银行拓宽支农领域。 该县农发行结合区域三农特色,大力支持木材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发展,近2年共对4户农业龙头企业放贷6000万元,安排农村就业350多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6万元;对10户农村小企业放贷5000多万元,安排农村就业620余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万元。 3、农业银行以“卡”助农。 该县农行以“惠农卡”为主导产品,较好地推动农村创业。2009年以来,县农行积极推广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直接支持农村创业就业,累计发卡4.68万张,授信金额达1357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1万余人。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