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劳务输出大县的金融支持创业模式探析 |
作者 |
余盛宇 杨庆明(人民银行兴国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日前,人民银行兴国县支行就该县金融支持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表明,兴国县金融部门探索了不少适应县域农村创业特点的金融支持模式,由此引发的思考和启示值得类似劳务输出地区借鉴。 |
调研时间 |
2010年07月 |
![]() |
据对该县金融部门调查统计,截止2010年5月,全县累计发放创业就业类贷款6.4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和就业1.7万人,带动其它人员就业3.1万人。 (一)构建了创业信贷组织体系。 近年来,为更好地支持农村创业就业,该县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和强化创业金融功能,构建起了立体化、多元化的创业信贷组织体系。 一是涉农机构。该县农信社大力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做强做优各类农村信贷服务产品,重点提升小额农贷品牌,扩大农户受益面,全面地支持了农村创业就业需求。同时县农业银行也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履行大型国有银行支持三农的主体职能和社会责任。 二是商业性银行。该县商业性银行也通过个体户生产经营贷款、公务员担保贷款等形式,为农村创业群体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三是政策性银行。县农发行推进商业化改革,拓宽支农信贷业务范围,以农村小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为平台积极参与创业信贷。 四是新型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兴国县2009年引进成立了“农户自立互助社”,该社积极寻找农村创业客户,主动为农村微型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成为该县创业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补充。五是担保体系。近年来该县下岗职工再就业担保中心不断拓宽业务范围,逐渐向农村领域延伸,为大量的农村创业就业者提供融资担保。 (二)完善了农村创业信贷机制。 工作机制。县人行协调劳动就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并组织各金融机构要求制定相应的信贷流程、服务承兑等,开辟帮扶农村创业就业的“信贷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创业就业类信贷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宣传机制。为使金融支持创业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该县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金融知识下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等活动载体,大力宣传、推介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为农村创业群体提供创业信息、掌握创业政策、增强创业能力。 风险防控机制。该县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创业的同时,也抓紧了创业信贷的风险防范工作。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