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农田小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国际经验借鉴 |
作者 |
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
调研背景 |
去冬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大旱,给农业生产和当地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场大旱,虽然是自然灾害,但也凸现我国农村小水利建设和投融资机制存在不足和缺陷。美、日、以色列等国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
调研时间 |
2010年04月 |
![]() |
2.建立中央决策、省级统筹、县级实施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编制总体规划,拟定建设与管理标准,承担主要投入责任,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认真开展农田水利工作;省级政府统筹区内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审核年度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从省级财政安排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专项资金,组织验收纳入基建程序或财政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对辖区内县级政府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县级政府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并上报年度农田水利建设的计划和重点工程,组织工程建设与管理。 3、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一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单位和农户自愿组织、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水用水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依法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具备作为项目法人的条件。二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主要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三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予以扶持,其他运行经费纳入用水户终端水价统一核算,确保其正常运转。 (二)健全投资机制 1.培育市场投资主体。一是加快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将水利资产的法人财产权赋予给水利经济实体,使水利经济实体真正承担起保值增值的责任。二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完善投资机制。一是建立水利经营管理的法人实体,划清水利项目的类属,明确市场主体与政府投资分摊比例。二是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政府建立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补偿机制和财政信贷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 一是调整水利融资政策,遵循水利项目不同的投资分工制度,形成新的有效率的水利融资政策。二是改善融资环境,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三是创造新的融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水利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扩大资本金和经营规模。四是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