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农田小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国际经验借鉴 |
作者 |
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
调研背景 |
去冬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大旱,给农业生产和当地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场大旱,虽然是自然灾害,但也凸现我国农村小水利建设和投融资机制存在不足和缺陷。美、日、以色列等国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
调研时间 |
2010年04月 |
![]() |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确保了资金投入的相对稳定性。美国2002年至2011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以色列政府仅1990年就拨款160亿美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改造。1992年至2001年农村建设总投资约650亿美元;日本1965年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时,就开始实施大规模土地改良计划,至目前已建成了发达的水系工程。 2.明确界定各级财政投资范围,具有多层次性。美国由垦务局组织兴建水源及渠系等公共灌排设施,由政府负担灌区的防洪、生态等公益性建设投资及运行管理费。考虑当地所有居民间接从农业发展中受益,通常采取从水力发电或城市供水的收益中“以工补农”;日本,对经法定审批程序的农田水利基建项目,按照规模大小采取不同的财政补助方式,一般工程规模越大中央补助越多,中型灌区中央财政补助达到75%。建成后的人员工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程运行管理费,大部分也由各级财政负担。 (四)广泛使用高科技 美国的水利工程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较高。如考契拉灌区是一个完全自动化控制的灌区,在中控室即可对全灌区各条水渠上的水位、流量等进行监测,自动开闭各个闸门,基本实现了工程无人看管。计算机系统和田间测试系统相结合,做到适时灌溉,水量调配精确,损失较少,农业产量较高。 以色列农业用水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采用了压力灌溉、滴灌、埋藏式灌溉、喷洒式灌溉、散步式灌溉等技术。农业节水能力很强。例如,由于使用了压力灌溉方法,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已下降了50%-70%。现在,以色列增内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这种灌溉方法。此外,许多田间作物都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灌溉,通过使用循环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以色列用于农业生产的处理后废水约为2.3亿立方米,且该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以色列水利委员会希望实现到2010年,三分之一的农业用水为处理后废水的目标,以减少可饮用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比例。由于高科技的应用,保证了农业生产,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对我国农田小水利建设的启示 (一)完善建设职责体系 1.合理划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投入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方针。其中政府履行重点,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调整水利投资结构。三是调整农田水利资金投向。四是建立农田水利综合补偿补贴制度。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