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策思考——以定南县为例 |
作者 |
钟贤良 (人行定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把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了重要内容。为掌握定南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进一步跟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
调研时间 |
2014年3月 |
![]() |
本文仅为个人研究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意见。 本站专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把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了重要内容。为掌握定南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进一步跟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经营主体迅速发展。 一是专业大户逐步壮大。截至2014年2月,全县共有种养专业大户739户,其中已办理工商登记户数78家,注册资金总额25829万元。 二是专业合作社快速兴起。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8家,其中已办理工商登记户数130家,注册资金总额4040万元。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已工商登记的全县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注册资金总额12500万元。 四是家庭农场从无到有。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家庭农场1784个,其中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177个,注册资金总额3911万元。 2、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发展推进。 一是获取土地经营权方式灵活,全县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获取土地经营权的占土地流转总量的61%;二是聚集发展资金形式多样,采取独资、合伙、股份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成为当前增加“三农”投入的重要来源。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