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浅谈柜面操作风险隐患成因与对策 |
作者 |
金虹 (赣州银行文明支行) |
调研背景 |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如何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入手,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实现业务经营安全发展?笔者通过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隐患调查分析,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
调研时间 |
2012年12月 |
更多调研文章 |
三是在受理需客户提交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的业务时,对客户提交的身份证件不认真进行核对,存在证件关键内容与储存的客户信息记录不一致或客户身份证件过期安全隐患。 四是在办理大额存款转存业务时,因受柜员现金箱限额的限制,部分柜员自己想当然地进行变通,先存后取进行逆程序操作。 (三)操作细节管理不到位。 一是授权管理不严。对于需要主管授权的业务,授权主管不按制度规定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核而盲目授权,导致主管授权事中控制环节流于形式。挂失、司法冻结与扣划、抹账、冲正等特殊业务主管授权前,不对客户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再审查,或未对该笔业务办理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审核就进行授权,导致柜员受理客户过期身份证件或柜员违规办理抹账、冲正与挂失问题发生。 二是授权后延续性交易。主管授权后不按制度规定对输出的信息与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对柜员的后续处理不进行跟踪监督。 三是柜员监督管理不严。对内部人员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当班柜员违规自办业务,或内部人员利用岗位便利,在柜台内为自己办理业务。 四是营业终了监管不严。在营业终了,会计主管不对柜员现金箱中的现金进行卡把清点大数。 五是柜员现金箱监管不严。没有不定期对现金柜员进行交叉轮岗,导致部分柜员长期固定使用某一个现金箱,给个别柜员挪用自身现金箱中的现金提供了便利。 六是银企对账监管不严。在银企对账过程中,片面追求收回率,对未达款项不及时进行勾对、查明原因、调整处理等。 二、成因分析 (一)系统功能不完善或存在漏洞,机制能力不足。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