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为个人研究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意见。
(本站专稿)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如何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入手,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实现业务经营安全发展?笔者通过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隐患调查分析,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风险隐患表现
(一)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柜员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人员行为排查中,碍于面子,流于形式,致使部分重要岗位人员“带病上岗”;重要岗位人员轮岗不到位,总以业务发展为由,在达到总行规定的任职期限后没有及时进行轮岗,不按规定执行“强制休假”制度,致使一些违规问题长期得不到发现与暴露。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培训跟不上,致使部分复核授权员、会计主管和柜员自身的各项素质达不到岗位管理要求,对一些违规问题不能及早识别与发现。
二是业务操作制度执行不到位。柜员现金箱现金实物“一日三碰库”制度流于形式,有的柜员交接时只作碰库交易而没有对现金实物进行认真清点。当班柜员为其本人或代理亲朋办理业务,或者是内部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把自己视同一般客户,到柜台外办理,而是利用岗位便利,在柜台内办理。对必须由客户本人亲自办理的业务对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时,没有按规定提供“双人上门核对”的延伸服务。
三是柜员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柜员现金箱双人开箱制度在部分网点流于形式,会计主管未进行督导;部分网点柜员现金箱虽然也加了双锁,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是由一人加锁或开锁,“双人加锁制度”流于形式。柜员现金箱或网点上介现金箱由会计主管或其授权人员进行卡把后,未执行即时加锁的规定。查库制度执行不够,存在漏查、代查等现象。
(二)风险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差。
一是柜员在日间营业过程中,因故临时离岗时,不按规定退出业务操作系统,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印章不按规定入箱上锁。
二是柜员之间在正常业务交接中,不按规定认真登记,存在交接内容不全或交接双方签章不全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