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地方财政国库“隐性”操作对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
作者 |
曾卫平(人行银行宁都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地方财政国库“隐性”操作是国库现金管理的一种方式。人行银行宁都县支行结合县域财政国库的日常运作情况,在深入剖析地方财政国库“隐性”操作方式的基础上,对隐性操作的意图、目的进行解读,由此演进式分析了地方财政国库隐性管理所致地方经济效应与现实央行货币操作目标的矛盾冲突。 |
调研时间 |
2010年06月 |
![]() |
目前,地方财政还保留部分预算外资金账户,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由于预算外资金不需要人大审批和监督,管理相对也较松散和随意,为实现地方政府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一些地方财政就想方设法把财政国库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专户,达到自由支配的目的。不仅预算外账户较多,现行地方财政局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单位专户也一直大量存在,调查某县财政局专户达200多个,许多财政专户现在仍在经常使用。财政专户多,为地方财政国库资金的自由调配提供了便利,地方政府也可以借此调节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的财政性专户存款。有时,地方财政也会意向性(提前或延后)拨款到某些预算单位账户、零余额过渡账户来进行财政存款的隐性分配,以此影响各行(社)可贷资金量。 (三)控制调节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资金的非正常拨付和使用。 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如社保、农财、基建等专项资金,一般是由国库单一账户先拨付到相应的财政专户,然后由财政统一调配使用,据经济欠发达某县统计,目前财政国库中由地方财政再分配资金占到财政总支出的2/3以上,而由财政国库直接拨付的集中支付预算单位账户资金仅占全年支出的1/3,这种情况为欠发达县域运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财政国库资金非正常拨出(如通过巧立方式与名目)进入某些专户进行运作,也成为许多地方财政国库管理的不时之选。有些地方财政甚至不按中央财政指定用途使用,2010年CCTV《焦点访谈》节目披露,湖南汩罗县政府统一淘汰若干产能落后企业,打包申请奖励基金2056万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后该县却擅自降低奖励标准并截留挪用1556万元,把资金用于其它方面;河南省平顶山市6个区县环保局挪用排污费1000多万元,环保专项费用竞成了支付超编人员工资的“人头费”,这些都影响了当地企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 (四)土地财政部分资金体外循环,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正常操作下难以企及。 欠发达地区一般都是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价款、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房产企业营业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与土地财政高度相关的税种产生的一般预算收入基本占到本级预算收入50%以上。但是,有些土地财政资金却至今没有列入财政国库管理的范围,例如土地收诸公司代表地方政府收储、出让土地,所需要的土地收储款项一般由财政局下的二级局—国有资产管理局预算外资金专户拨给,或者向银行申请贷款,出让土地所得的价款也全部进入该专户,这些专户资金却在财政国库管理的“笼子”外循环,没有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其实质也等同于财政国库管理的“隐性”操作过程。它为财政国库资金转到国有资产管理局预算外专户,进行暗箱操作甚至滋生腐败产生了可能。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