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从“郎中文化”“怕文化”看大余农商行的发展 |
作者 |
朱挺深 (大余农商行) |
调研背景 |
在大余农信社转型为农商行的大背景下,各项新规定、新举措正考验着农商行的发展。4月中旬“郎中文化”的提出,为大余县农商行的远期发展起了指引性作用。这与此前首创的“怕文化”一脉相承,由最初强调合规化为主线的“怕文化”,到如今侧重预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郎中文化”,不仅是一种行动上的延伸,更是一种实质上的飞跃。 |
调研时间 |
2013年7月 |
更多调研文章 |
自5月初,大余县农信社陆续组织员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合规守法意识;通过柜面风险排查,员工及亲属贷款全面清理,全面掌握了员工管理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加强稽核检查和惩处力度,切实管好员工行为失范等问题。 贷款业务和柜面业务历来是案防工作中的两大重头戏,是治好案防漏洞最为核心的一环。较年初,大余农商行贷款投放净增2.69亿元,总贷款额度达16.67亿元,在贷款投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更要求大家管好贷款发放第一线,落实好贷款“三查制度”,特别是近年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和土坯房改造贷款隐藏的风险加大,在这个基础上,大余农商行履行“首问责任制”,上追三级,层层设防,切实抓好贷款业务的风险隐患。 在柜面业务方面,随着各级检查的落实,加之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大余农商行的内控制度日趋完善,能够及时进行相关风险点排查,安保制度落实到位,同时,作为一项长抓不懈地工作,大余县领导层深入挂点片区,深化排查,不留死角,切实打好案防建设第一针,让员工行为规范化,打好全年中期案防工作的中心战。 二、存款考核分轻重缓急 储蓄公存要齐头并进 近几年来,大余农商行存款任务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5月31日,大余县公存款突破6.76亿,储蓄存款突破17.93亿,可谓是多面开花。 随着金融业逐步市场化,各银行机构在存款竞争上愈演愈烈,这必然要求农信社员工加强危机感,决不能有坐等客户上门存款的现象。为激励员工的营销能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柜面服务,大余农信社特制定了营销存款开户的奖惩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激励举施,全体员工揽储积极性得到长足提升,存款增长显著。 同时,为减轻公存款大起大落对大余农信社整体存款的影响,该社还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对接公存团队,办公室下设业务拓展部,着力对接公存款。一旦公存款一走,就要求全行员工及时了解公存款走向,采取再营销的方式,发挥业务拓展部的优势,让要走的公存款变成自己的储蓄存款,确保存款稳定。通过农信社这一系列治病式的举措,大余农商行整体存款趋势喜人,形成人人争存款,公存储蓄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抓牢晨会平台 延伸“怕文化” “郎中文化”提出后,在各成员行社间得到有力推广,目前各省市农信社已组成专门考察团队来赣调研。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