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从“郎中文化”“怕文化”看大余农商行的发展 |
作者 |
朱挺深 (大余农商行) |
调研背景 |
在大余农信社转型为农商行的大背景下,各项新规定、新举措正考验着农商行的发展。4月中旬“郎中文化”的提出,为大余县农商行的远期发展起了指引性作用。这与此前首创的“怕文化”一脉相承,由最初强调合规化为主线的“怕文化”,到如今侧重预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郎中文化”,不仅是一种行动上的延伸,更是一种实质上的飞跃。 |
调研时间 |
2013年7月 |
更多调研文章 |
本文仅为个人研究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意见。 摘要:6月17日,江西省第四家县级农村商业银行——江西大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盛大开业,开创了大余农信社一个新时代。 然而,在取得改革飞跃的过程中,大余农商行仍旧任重道远,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矿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更要求全行各级领导同事在工作中有一种方向指引,一种文化导向,在这一历史时机下,市农信社主任张耀平提出的“怕文化”和“郎中文化”应运而生,而大余农商行就是凭借对农信文化的深刻理解,不断探索前进,开创新未来。 关键词:郎中文化 怕文化 农商行 目前,大余农商银行下辖一个营业部、16个支行、3个分理处,在岗人员180余名,至2013年5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4.8亿元,净增3.8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7亿元,增幅为18.27%,占全县市场份额为33.38%,净增额占市场份额为60.18%;各项贷款余额16.7亿元,净增2.6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1亿元,增幅为19.21%,占全县市场份额为44.58%,净增额占市场份额为129.59%。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大余农商行的挂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余农信社转型为农商行的大背景下,各项新规定、新举措正考验着农商行的发展。4月中旬“郎中文化”的提出,为大余县农商行的远期发展起了指引性作用。这与此前首创的“怕文化”一脉相承,由最初强调合规化为主线的“怕文化”,到如今侧重预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郎中文化”,不仅是一种行动上的延伸,更是一种实质上的飞跃。 这里的“郎中”被比作了“医生”,治病救人为其天职,而“郎中文化”则主要体现在“一会四管”:一会看病,管拿药,管熬药,管吃药,管预防。理事长就像医师,其他的领导班子成员就像医生,医师是医生之首。医师通过确定这是何种病,再由相关医生具体开药治病,由医师与医生协同合作,才能共同保持农信社这个大肌体不断地健康成长。而大余农商行根据自身实际,从案防建设、存款考核、晨会落实和人文关怀四块着重阐述对“郎中文化”的理解和落实。 一、打好案防建设第一针 过好“员工行为管理年”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