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高物价低工资: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郑天虹 卢国强 周蕊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

 

高物价低工资: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从网络上拍摄的有关“悲催族”的帖子(5月24日摄)。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自嘲“悲催族”,奋斗“在路上”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核心网事】唏嘘高物价和低工资都市年轻人自嘲为“悲催哥”

“悲催”是当前的网络红词,字面意思是悲惨得催人泪下。上海一位网民不久前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帖子。网帖中说,一个来自江西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悲催哥”,在上海谋生艰难,拿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工资,每月1120元,低于上海一般工薪阶层月收入约2000元的标准。

然而不断上涨的物价在这位“悲催哥”感到“生活在上海真憋屈”:房租上涨,郊区二室一厅毛坯房一年间从月租2000元涨到3000元,一套房间被隔成了好几个小间转租,一个洗手间七八个人共用。物价上涨,生活费也不够用,一日三餐每个月花费明显偏多。

网帖说,没车没房没人看得上,结婚遥遥无期。当有了回老家江西赣州的念头时,发现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不低了,而且工资只有上海的一半,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老家也一样。

但是,在希望和失望中奋斗不息的“悲催哥”,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大城市。

上海“悲催哥”的网帖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共鸣。网民“铮铮哥们”说:“楼主真是说出了刚毕业大学生的悲催啊!”网民“的士歌”说,悲催哥啊悲催哥,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的命运,一起创业吧,80后的时代来了! 

高物价低工资:网传北上广“悲催族”案例调查

“蚁族”众多的北京昌平区史各庄村一幢出租楼房上悬挂着“谁言是他乡,寄身成故乡”的标语(1月18日摄)。近日,在天涯杂谈上,有网友用“悲催”一词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在一篇名为“物价猛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惊现悲催哥”的网帖中,描述了游走在“北上广”大城市所谓“悲催族”的“囧境”都市“待不住”家乡也“回不去”,处于一种煎熬的状态。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零距离接触了一些自嘲为“悲催族”的年轻人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族”,对暂时生活状态的一些抱怨,丝毫掩盖不了他们奋斗“在路上”的勇气……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记者调查】“悲催族”:为理想而艰难打拼在一线城市

针对网曝“北上广悲催族”的现实状况,“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了实地调查。

广州:怀揣梦想,“悲催”不“悲观”

“阿东”两年前在广州某高校物流专业大专毕业。一直有大都市情结的他,希望通过打拼在广州站稳脚跟。“阿东”先后在广州换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保健品的,月收入约1000元。后来先后跳了两家物流公司,收入基本靠业务提成,平均每月2000元左右。

为了节约生活成本,“阿东”最早租住的是广州最便宜的城中村农民房,里面全是“握手楼”,楼与楼间的距离窄到两户人家隔着窗户可以握手。“阿东”住在农民房的顶层,房租每月400元,四五个人合租两室一厅,没有空调,夏季最热的时候靠在地上浇水降温。

“阿东”说,城中村环境很脏,路是黑的,经常看见老鼠,治安不好,朋友住的地方被撬过两次门。

“别人是朝九晚五,我是"朝七晚七"。”工作之余,“阿东”利用业余时间自考了物流专业的本科文凭。

“现在物价上涨得很厉害,没有存款,买房、结婚什么的根本还不敢想”。“阿东”说。即便如此,他也暂时没有回家乡韶关新丰县的打算。“我看准了物流这一行,广州机会比较多,家里机会少,我相信在这一行坚持三五年必然有收获,我也相信凭自己的努力可以留在广州。”

分享: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