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倩蔚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4日
编者按
尽管股市萎靡不振,但存款依然在“大搬家”。数据显示,全国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大幅净减少4678亿元。事实上,从去年年中开始,存款搬家的势头一直持续至今,并于近期达到阶段高峰。不过,与往常不一样的是,随着股市楼市投资回报率降低,居民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抵抗通胀压力。那么,这4678亿元全国居民存款究竟流向了哪里?本期投资周刊试图追踪它们的迁移路线。
现实+
越存越亏无奈“搬家” 负利率仍将持续
虽然央行已经多次加息,但是相比起5.3%的CPI,目前3.25%的一年期存款负利率现象仍然严重。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在“中国理财十年”论坛上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工资大幅度的上涨,接下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将出现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的上涨。他预计,未来10年通胀率会在5%左右的位置徘徊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加息进度,负利率将仍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服务业通胀已经开始快速攀升。从去年12月的2.7%,今年1月已经涨到了4.7%。人们对工资上涨的预期已经出现,服务业通胀出现已经在所难免,从而造成今年的通胀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他强调,由于服务业提价,通货膨胀很难大幅下降,政策利率也难不大幅上升。“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在下半年也要继续加息。”陶冬指出。
存款购买力一直缩水,使得不少存款搬家到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市场中。实际上,4月的第一周,已经有某国有银行广州分行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反映该行存款在一周内已经出现大幅下降。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剑辉指出,居民存款的积极性不高,存款的下降与当前持续存在的负利率状态有很大关系。“在股市和房地产投资并不看好的条件下,很多资金投向了黄金、古董等的炒作,或者进入民间放贷领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同这个观点。
与存款数据下降相对应的是,多个投资领域出现了喜人的增长:4月份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131只,相比去年同期的781只增长44.8%;贵金属高烧持续不退,即便遭遇“白银爆仓”、“存款不如存金”的投资观念仍然在市场中蔓延,投资者只恨买得太少。此外,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30%,贷款需求旺盛,愿意拿出资金提供民间拆借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多家银行理财师反映,银行古董、收藏品、信托、PE股权等高端投资领域,参与的资金额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