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底层逻辑将更加稳固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吴晓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着力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和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抓紧健全强监管、防风险的制度机制,多举措强化投资者保护实效,不断提升市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稳定性。
 
    “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加力见效,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将更加稳固,也将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吴清说。
 
    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
 
    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
 
    吴清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中国证监会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决策部署,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出较强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突出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目前,战略性新兴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二是突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中国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提高透明度和经营治理水平,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持续回报投资者。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现金分红6441亿元,新增披露回购方案1360单,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是突出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今年9月份,中国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同时,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权益类ETF规模今年已先后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突出严监严管,净化市场生态。针对财务造假顽疾,中国证监会加强部际协调和央地协同,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强化立体化追责。今年前10个月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时,充分考虑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实际,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规范发展,对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及时完善制度规则和监管措施。
 
    五是突出增强各方政策合力。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政策利好和政策工具,稳定投资者信心。中国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快速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首批500亿元操作已经落地,超过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增持贷款。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A股、港股和海外中国资产交投活跃。”吴清说。
 
    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
 
    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吴清表示,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坚决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开放的总体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稳定。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证监会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
 
    一是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是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
 
    三是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满足国际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需要。
 
    四是深入开展证券期货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
 
    “香港是内地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的重要桥梁纽带,中国证监会将以今年4月份发布的惠港5条措施为抓手,持续深化两地务实合作,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吴清说。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