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ESG机制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多方合力共促可持续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田鹏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近年来,ESG机制(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的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一方面,ESG制度供给、投资产品供给持续提速;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主动披露ESG报告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尝试通过提升ESG绩效以增强公司竞争力。同时,A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上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ESG体系不断完善。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ESG机制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关注ESG的企业通常会更加注重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助力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此外,还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资本流向表现优异的公司,提升上市的品牌价值,从而促进政策合规与风险管理。
 
    制度引导公司治理日益规范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场各方更加意识到ESG机制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随后,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相关自律监管指引,从构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明确披露议题、鼓励公司自愿披露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自5月1日起施行。
 
    据Wind数据统计,自5月1日以来,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41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更新)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实施细则或公司ESG管理制度。同时,有114家公司披露2023年度ESG报告,较去年同期增长58.33%。
 
    例如,10月17日,金浦钛业公告称,为提升公司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经研究并结合公司实际,公司董事会同意将董事会下设的“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调整为“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在原有战略发展委员会职责基础上增加ESG相关职责内容。
 
    由此可见,一方面,监管政策引导对于上市公司积极践行ESG理念、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作为ESG机制的主要践行者,对于推动整个ESG生态的完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是推动ESG发展的关键,包括披露要求、评级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实现有效ESG管理的基础,包括董事会的多样性、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
 
    ESG制度供给工作也在稳步推进。10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主任苑多然在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将积极做好ESG制度供给。下一步,上交所将尽快发布适用指南等制度文件,保障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平稳实施。
 
    加速汇聚ESG体系建设合力
 
    在推动ESG机制融入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除了政策引导和公司治理规范,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也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担当,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构建ESG良好生态。
 
    在田利辉看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ESG表现良好的公司。这意味着投资者对高质量ESG信息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将极大地推动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自身的ESG建设。
 
    正是基于投资者对ESG投资展露出较高的投资倾向,促使ESG投资产品供给不断提速。以上交所为例,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上证、中证指数已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46条,其中股票指数109条,债券指数34条,多资产指数3条。跟踪上述指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产品已达88只,规模合计734.38亿元。
 
    “产品端建设有助于引导资本向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倾斜,有效赋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有助于打造‘三投资’市场生态。”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未来将大力发展ESG指数供给和基金产品,丰富投资标的,积极发挥ESG在挖掘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提供优质投资产品、提高投资者回报、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