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太平洋寿险赣州中支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7日
一、案例情况
2021年9月,客户王先生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是保 险公司售后人员周某某,周某某准确说出了王先生的个人及保单信息,谎称王先生的保单有问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讲解,骗取了王先生的信任。上门拜访时,周某某假称王先生持有的保单是老产品,保障不全面,歪曲解释保单,建议换保障更全面也更便宜的保单,假称和王先生一样持有同类保单的客户在自己的操作下已获得了全额退保。王先生十分心动,将保单、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提供给了周某某,并在周某某的怂恿下,以莫须有的理由向保险公司反复投诉,协议退保后在周某某推荐的平台上购买了所谓的“保险”产品。
2022年2月,王先生发现胃部不适,随后确诊为胃癌,需要尽快治疗。王先生立即致电周某某,希望协助其进行理赔,但周某某电话已停用。王先生又致电平台客服,被告知所购买的并非保险产品,而是XX贷款APP公司的贷款产品,经查已逾期,且产生了滞纳金。王先生立即报警,经警方核查,周某某根本不是保险公司员工,也没有保险从业资质,其通过获取王先生个人信息,进行诱导欺骗,而王先生也因贪图小利,盲目退保,因小失大,不仅无法获得保险理赔,还背上网贷债务!
二、“代理退保”骗局惯用手法
周某某在诱骗王先生的过程中,可谓将非法“代理退保”常见手法用了个遍:
(一)冒充监管工作人员或保险公司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二)谎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老险种保障不全面”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退保,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以赚取佣金。
(三)谎称可以协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诱导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服务协议缴纳高额定金或签订高额欠款协议,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
(四)借代理退保名义,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进行网络贷款等。
三、轻信“代理退保”黑产有五大风险
(一)退保有可能会导致经济损失。过犹豫期退保时仅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退保越早,投保人得到的退保金越少,特别是在未缴满两年保险费的情况下,退保金更。
(二)再次投保缴费标准有可能提高。投保同一种险种,一般被保险人的年龄越大,缴费标准越高,如果退保后重新投保,可能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多缴保费。
(三)保障责任随着退保而丧失。退保后投保人原本享有的保险权益因此失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被保险人将无法及时获得各项保障。
(四)重新投保将受到一定限制。若因退保而重新考虑投保长期性人寿保险,其保险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身故、疾病致残或自杀的保险责任免除期将重新计算。若投保人在责任免除期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五)重新投保时可能会被拒保。退保后再投保,可能会因身体状况的变化或超过规定的年龄而被拒保,从而失去获得保险保障的权利。
温馨提示:退保的代价承受不起,面对“代理退保”黑产,务必小心防范,谨防上当受骗!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