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县级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可控(石城个案) |
作者 |
李书文(人民银行石城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2009年,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全年贷款总量达到创纪录的9.59万亿。据称,有超过四成的贷款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陡增,潜在的债务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金融监管当局更是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列为今年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首位,各金融机构开始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县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风险?人民银行石城县支行就此问题选择了石城县政府融资平台——石城县城镇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进行了典型调查。 |
调研时间 |
2010年06月 |
![]() |
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控是非常必要的,但债务风险管控的政策是否可以一刀切?从石城县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这一微观视角,回答是否定的。石城县政府融资平台形成以来,通过融资,短短3年,完成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土地一级开发项目7个,开发面积500亩,预期总收入约29000万元;拆迁项目9个,拆迁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拆迁投资额12000万元;公建项目16个,分别为道路、大桥、防洪堤、宾馆等等,完成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5个。完成开发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000万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县城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化进程大大推进。如果一律停止新增贷款,势必延缓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欠发达地区进位赶超和跨越发展,进一步拉大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不公平的。可行的办法是,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资产负债率高、潜在风险大的融资平台,不仅要停止新增贷款,还要逐步压缩存量贷款。对起步不久,发展势头好的地方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应该抱有谨慎的乐观,适时予以支持。 思考二:政府融资平台的造血功能如何增强? 虽然石城县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较为平稳,但并非高忱无忧。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目前,石城县政府融资平台实行的是国有独资形式,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独资企业效率低下的通病可能出现,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企业发展定位问题。融资平台以土地一级开发为主营业务,兼营房地产开发及工程代建等业务。但随着我县土地一级市场的放开,政府融资平台垄断土地一级开发市场的局面已不可持续。三是人才问题。经营管理人员多由各单位选调,员工都是大学刚毕业或下岗职工,高学历及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较少,特别缺少职业经理人。 要消除影响融资平台发展的不利因素,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政府融资平台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引进机构投资者,容许自然人入股,优化股权结构。其次,大力整合国有资产,增强融资能力。注入优质资产,如城市供水、供气、水库等;收购存量资产。对拟进入市政中心集中办公的行政单位资产予以收购;激活无形资产。逐步将政府无形资产纳入政府融资平台经营管理范畴。如路桥冠名权,城市户外广告发布权等进行拍卖,使城市的无形资产转为有形资产。第三,实行多种经营。以国资经营为基础,以土地一级开发为主营业务,逐步拓展房地产开发及其他业务。还有,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健全激励机制,引进职业经理人。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