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建议 |
作者 |
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
调研背景 |
中小企业是赣州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2009年末,我市中小企业共有16万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就业208万人,对GDP的贡献达57.4%,税收超过50%。日前,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就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在当前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我市中小企业授信额度仍然总体偏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
调研时间 |
2010年03月 |
![]() |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因素分析 (一)信贷机制滞后。 一是基层银行工作机制不完善。县域大多数银行尚未真正建立起符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业务流程、定价机制、风险控制和内控制度等;二是信贷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基层行普遍缺少具备专业技能的信贷人员,县级行一般仅有2—3名信贷员,又缺少实践操作, 难以应对数量众多的小企业;三是企业信息采集困难。由于微小企业大多缺乏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且又偏好现金交易,加大了银行收集信息及信贷监控的难度。这些因素也间接造成了小企业贷款难。 (二)贷款成本居高。 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经营风险大,且信贷管理成本高,从国际经验上看,商业银行要覆盖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风险,贷款利率应在15%左右或更高。基层行由于缺少贷款利率定价的自主权,其贷款的发放及利率均由上级行统一规定或严格限定浮动区间,成为新的信贷制约因素。从企业的角度看,利率高也是一种财务负担。据对样本企业调查显示,66.67%的贷款利率均浮动幅度在10—20%(含),2009年1—12月的财务支出同比增长46.59%。 (三)产业门槛制约。 按宏观调控的要求,银行信贷政策强化了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限制对高耗型、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及水泥、钢材、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信贷投入。但辖区普遍存在经济总量小、资金贫乏、比较优势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吸引外埠资金加快经济增长,从而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引进了较多的此类企业,并发展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房地产、建材等行业。产业政策的限制更是阻挡了企业的贷款步伐。据对样本企业问卷显示,66.67%的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了,条件多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 (四)审批权限约束。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授权授信一般集中在上级行,如工商银行贷款权限全部上收省行,县一级支行只负责优质信贷的营销,信贷项目一律上报省行审批后执行;农业银行实行信贷计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