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网贷平台任性清盘套路深 多地监管紧急出台退出规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4日

    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近期,多家平台在没有与投资者沟通、没有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清盘甚至失联。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但何为良性退出?目前并无统一标准。
 
  多位网贷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要警惕部分网贷平台“浑水摸鱼”,任性退出损害投资人利益。部分平台清盘或退出操作也被指诚意不足、“套路深”。
 
  任性清盘花样多
 
  永利宝开创了“APP弹窗+微博”方式宣布爆雷的先河。在7月16日向用户推送消息“平台老板余刚与张玉丰现已失联,请大家速速报警进行维权!”
 
  而6月份刚宣布了IPO计划,7月16日官方微信还发布《我们还好,感谢有你》给投资者打气的爱投资,7月18日就被曝出有项目逾期并向投资人抛出一套“债转股”方案。
 
  礼德财富近期公告称部分项目逾期,实控人郑彦森暂时失联。但其在官网却公告称:“老板不在,但我们还在正常运营中。”
 
  7月3日宣布投资爱钱帮并出任董事长的信义资本创始人陆复斌,7月20日晚上在朋友圈宣布退出,并称退出后不再承担任何爱钱帮相关责任。他宣称尽调机构与审计公司数据严重偏差,资产方严重逾期。
 
  “平台不能一清了之不负责任。任性退出会让网贷行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者情绪继续恶化。如果不加以管理,甚至会传染到正常经营的平台。”7月23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网信集团董事长李焕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立网贷平台退出标准,对平台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是保护,必须有明确的退出方案和计划向主管部门报备,良性退出才能不形成更大范围的伤害和混乱。平台退出后债权债务关系都还存在,需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处置,行政安排和市场化安排相结合。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落实互金风险专项整治下一步工作部署时要求,对确已不具备继续营运条件、拟退出市场的机构,应警示和督促其制定清退计划,增强退出全过程透明度。
 
  网贷行业中最早顺利完成清盘转型的是美利金融。7月23日,美利金融副总裁方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平台的汽车金融资产受到挖财、点融、京东金融等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加上公司创始人刘雁南认识到P2P模式的弊端,以及民间个人投资者的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于是计划从P2P平台转型只做资产端的汽车金融平台,资金端全部由机构投资人对接。“2016年7月20日宣布清盘,三天内完成所有投资人的本息返还。”
 
  方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三天完成清盘建立在三个月筹备的基础上。首先需筹集到能够承接对应资产的资金;其次需平台技术支持,完善财务退款系统,平台上的冗余资金客服挨个电话通知用户。“我们清退是企业行为,因为之前的模式运营成本高,不看好,而不是要跑路。”
 
  投资人认可与否成关键
 
  7月20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草案)》(下称《退出指引》),明确要求要遵循依法进行、市场化运作、优先保护出借人、政府监管等原则。
 
  《退出指引》指出,网贷机构决定退出后,应及时向银保监局、金融办、公安局、协会、存管银行等报备。三日内组建退出工作组,由网贷股东、高管、协会代表及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人员组成。退出工作组组建十日内通知出借人。启动退出工作三十日内完成业务清唱和退出方案的编制。退出方案实施期间,网贷机构不得注销,不得开展新业务,经营地址不得搬迁,网站不得关闭,高管人员不得失联。退出过程中,如有违法犯罪线索,协会将协助监管机关进行查处,协助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深圳在7月13日也下发网贷机构业务退出指引,要求机构提交退出计划书,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并指出不良资产压力过大的平台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债权转让、破产清算等方式筹措资金,同时建立出借人权利保护委员会,公平、公开、透明补偿出借人损失。
 
  7月23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互联网金融法律专家肖飒指出,不是所有平台都能“良性退出”。如果明显涉及违法犯罪行为,还是会走向审判庭。如果网贷平台的业务是自融,甚至把钱放进自己兜里,就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甚至是集资诈骗罪。
 
  肖飒指出,平台良性退出的关键是普通投资人是否认可。“如果有30位以上的投资人不满意,到经侦报案,可能影响整个退出进程。”近期甚至有10人即立案的情形。网贷机构退出中一定要多种渠道进行公告,保障出借人的“知情权”,对于大额投资人,为确保其权益,最好电话告知与沟通。
 
  肖飒指出,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投资人,部分平台提出的“债转股”方式可以考虑。不过一部分是短期借贷变成中长期借贷;另一部分转化成对直接用款企业的股权(或者平台老板其他产业的股权)。“但平台股权没有保障,只能依赖企业自身发展。在没有其他还款来源的情况下聊胜于无。”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