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京东金融再开启百亿融资 这一次中金中粮领投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见习记者 詹晨
 
  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知,京东金融日前启动了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并购金融牌照、技术研发和市场投入等。
 
  目前,该轮融资已经初步敲定了中金、中粮等领投方,将占约100亿元的份额。记者得到的可信说法是,领投方和京东金融将计划于本月末签署正式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
 
  据机构对京东金融的各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测算,投前估值就已经达到1200亿元的京东金融,此轮融资落定后,其估值将达到1650亿元~1900亿元。
 
  重组分拆后的首次融资
 
  记者获得的一份最新融资材料显示,京东金融目前正计划融资130亿元左右,领投方包括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额度占约100亿元。据知情人透露,该笔融资计划于本月底签署法律文件,4月完成打款。
 
  对于京东金融而言,这是其从2017年6月末正式重组交割独立运作以来的第一次融资。
 
  根据2017年京东二季报,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已完成交割,至此,京东金融正式从集团分离开始独立运营。
 
  事实上,为顺利推动重组分拆之路,京东金融在2017年初启动了总额为143亿元的A+轮融资,其中,京东集团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管理层认购。A+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接近600亿元,相较于A轮融资后的估值变化并不大,主要旨在股权激励。
 
  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融资完成后的京东金融估值为466.6亿元,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A轮融资后,直至重组拆分,京东金融的股权结构为—京东集团持股69%、A轮投资方持股14%、管理层持股17%。
 
  五大融资亮点
 
  最新的融资材料显示,京东金融有以下几大投资亮点:
 
  一是京东作为中国第二大B2C电商平台和第一大直营B2C电商平台,持续保持高于整体电商行业的增长速度。
 
  二是京东商城为京东金融提供稀缺的互联网金融天然土壤。依托京东电商交易场景和账户体系,京东金融为用户(包括消费者、直营供应商和POP商户)提供及时、便捷和多元化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京东白条和白条+)、供应链金融(京保贝和京小贷)、支付、理财、众筹和保险等,打造极具吸引力的综合性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借鉴蚂蚁金服和乐天电商的乐天金融模式,京东金融无疑成为国内电商系基因稀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
 
  三是京东的自营B2C场景有利于消费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大规模、高质量地扩张。其一,传统银行由于获客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导致潜在消费金融需求远未被满足,消费信贷渗透率仍较低;其二,供应链融资领域银行缺乏创新且不介入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和成本较高。
 
  四是京东金融各业务条线均录得高速增长,亏损情况显著缩窄,并取得单季盈利。2017年京东金融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速近140%;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消费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收入增长约200%,支付业务增速近40%,财富管理业务增速约215%。
 
  最后一点是京东金融处于高速成长期,具有极大增长潜力,且存在进一步往金融控股方向发展的潜力。丰富互联网行业运营经验的团队、强大的京东集团资金支持、控股股东的回购承诺显著降低项目下行风险。
 
  融资将用于并购金融牌照
 
  融资材料显示,京东金融目前的估值,已经站在了1200亿元,融资完成后,机构给京东金融开出的估值更是在1650亿元~1900亿元区间。
 
  估值飙升与京东金融产品线的扩容有直接关系——其业务架构目前主要分为消费金融、支付业务、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贷工厂、保险业务、众筹业务等业务。其中,几个被京东金融在公开场合重点强调的业务,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盈利。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末,京东金融的营业收入达到103.3亿元,较2016年的44.5亿元同比增长132.13%。其中,消费金融板块贡献营收为最大头,52.8亿元的营收占比51%。剩下依次为支付业务营收16亿元, 占比15.49%; 供应链金融营收15亿元,占比14.52%;财富管理12.3亿元,占比11.91%。
 
  值得注意的是,撬动这百亿营收的京东金融,牌照数量并没有同一阵营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多。其此前不断向外部传递的理念是,定位于科技公司,主要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牌照的获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这一次,在此次融资材料里清晰显示,京东金融获得的融资将被用于并购金融牌照。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