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12部委发文剑指煤企重组 亿吨级特大集团将呼之欲出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12部委联合发文剑指煤企重组亿吨级特大煤企集团将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李春莲
 
  刚刚进入2018年,煤炭行业有望迎来大动作。
 
  1月5日,12部委联合发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及煤电联营,并指出要设置兼并和被兼并主体的名单,并争取未来三年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此外,国电集团日前已经注销,神华国电的重组进入实质阶段。
 
  有分析师认为,煤炭去产能进入新阶段,2018年有望迎来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高潮。
 
  12部委联合发文
 
  剑指煤企兼并重组 
 
  近日,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它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以及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退出、推进技术进步和升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以及加快“僵尸企业”处置。
 
  其中,要大力推进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煤种的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企业规模,扩大覆盖范围,创新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它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与此同时,神华国电的重组已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1月5日,中国神华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4日接到控股股东通知,国家能源集团已于1月4日作出董事会决议,批准国家能源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方案及拟签署的《国家能源集团与国电集团之合并协议》。根据合并方案及拟签署的《合并协议》, 国家能源集团拟吸收合并国电集团,国电集团注销,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
 
  2017年,神华国电的合并拉开了央企煤电重组的序幕。进入2018年,随着煤炭市场的回暖,在煤炭去产能后两年,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和煤电联营都有望掀起高潮。
 
  《意见》强调,还将对列入兼并重组重点对象企业范围的,实行名录管理。对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等优势的煤炭企业和大型火电企业,建立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名录。
 
  同时,鼓励兼并重组主体名录企业对兼并重组重点对象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制定兼并重组重点对象企业和主体企业名录管理办法,开展名录认定和公开等工作。
 
  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有关部门或将公布兼并主体和被兼并主体名单,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入细化阶段。
 
  一批大型煤炭集团呼之欲出
 
  《意见》还提到,主要目标是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中低水平煤矿数量明显减少,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经济活力得到增强,产业格局得到优化。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实际上,目前有不少省市已经出台了关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原煤产量控制在11.5亿吨左右,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也提出,推进煤矿企业整合,推动生产集约化,到2020年煤炭开采企业控制在10家以内、煤矿数量60处左右。
 
  同时,山西省颁布的《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山西省将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在企业自愿、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
 
  截至目前,山西七大煤炭集团旗下13家上市公司股权划已全部转至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曾表示,在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对煤炭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合并同质企业,在省内形成3—4个大型煤炭集团,通过市场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市场出清,诞生一批竞争力强的现代企业。
 
  总体上来看,神华国电的重组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大戏值得期待。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张飞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以煤炭业务为主营的央企重组收购非煤央企的煤炭板块,二是煤炭企业之间的重组,主要体现在山西七大矿务局,包括动力煤板块和焦煤板块的重组;三是煤炭上下游的重组,主要是煤焦钢和煤电联营的推进。
 
  他还指出,按照2017年年初的规划,山西的煤炭集团重组在2017年年底本应该落地的,但并没有出现,因此今年各个重组的节奏都会加快,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和煤炭集团可能也会有一些结合。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