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王君晖:找寻移动支付安全与便利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移动支付在带来巨大的便利性的同时,盗刷等安全隐患也屡遭诟病。针对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央行日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业务资质要求,规范条码生成,并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同时对“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给予警示。在不损害扫码支付便利性的情况下,对这一涉及广泛应用场景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管,是极有必要的。
 
  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场景广阔,大到商场购物,小到街边零售,“扫一扫”已成为一种习惯,用户黏性颇高。这得益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相关支付机构的不断创新与推广。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个流量入口,更能产生大量实用的数据信息,因此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种种补贴行为屡见不鲜。此次央行明确提出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市场份额,采取“烧钱”、“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或许会对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大巨头带来一些行为约束,但整体看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展开公平竞争。对用户来说,优惠少了,但更充分的竞争必然会将安全性的考量提升到一个高度,账户的相对分散,也能够有效规避一些技术性漏洞带来的风险。
 
  对中国互联网相关企业来说,“灰度”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概念。众多新领域新场景的创新,在监管的触角尚未触达前已发展壮大,滴滴、饿了么等诸多企业的发展路径莫不如是。监管的短暂放手,给了萌芽中的技术和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野蛮生长下的种种乱象埋下了隐患。扫码支付曾被监管短暂叫停,但放开后一直没有专门的规范,一些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打擦边球。此次门槛确立后,无资质机构将被取缔,不合规业务将被清理,对机构来说,合规业务的开展将更有序;对个人来说,财产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中国的移动支付全球领先是不争的事实。此次对条码支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梳理和管理规范,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比较新的监管尝试。一方面反映了监管部门在如何跟进、管理和推动创新支付方面的前瞻思考和最新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对如何规范金融科技相关创新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寻找安全与便利的公约数,在不妨碍便利性的前提下扩展安全的边界,能够提高创新业务的质量和效能,保证支付业务的安全规范。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