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全球的股票市场普遍呈现了一派欢腾的景象。美国已经持续了八年的牛市还在继续,三大股指还在登顶之中,不断创出新高。亚洲地区多个市场也显现了同样的迹象,MSCI亚太指数也接近十年来的最高点。中国香港市场,恒生指数也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股市也纷纷创下长时期的新高;中国内地的上证综指在“反复犹豫”之后也站稳了3400点。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之后,全球经济似乎迎来了一个蓬勃向上的环境,开始恢复强劲增长的势头。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布了《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上调了0.1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6%和3.7%。IMF称,无论是从PMI还是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值都日趋强劲,欧元区、日本、新兴亚洲、新兴欧洲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预期广泛地向上调整,IMF也同步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这已是今年的第四次上调。
是什么推动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两个因素可能不能忽视。第一是油价。油价回升既是增长的驱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周期观察指标。全球油价在2014年至2016年的“跌跌不休”,最低曾只有20多美元/桶,全球经济也陷入低迷的通缩之中。但是,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油价触底反弹,到今年年中,油价再次发力上行,从40美元/桶的水平迅速攀升到60美元以上。油价的上升给工业的上游行业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并且拉动了市场对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进而推动了PPI的反弹和投资的增加。这些天,减产协议可能延长及中东局势不稳,使得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冲上了60美元。
第二是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科技公司是新经济迅猛发展的代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科技公司在不断地跨界进入传统领域,改造传统行业,扩张地盘。以美股来看,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 Alphabet为代表的科技龙头股涨幅迅猛,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股票也同样展现了强劲的上升劲头,不断创出新高。这些公司股票的强劲表现带动了市场情绪的火热。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并不稳定,人口老龄化加重、逆全球化思潮盛行、技术革新缓慢都会让这轮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很难说全球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所以,仅仅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很难解释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如此兴盛。
这就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大经济体普遍推出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包括负利率、量化宽松等。这些政策制造了大量的低成本的金融资本,在金融市场不断流转套利。当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不到位,无论货币如何宽松,资金可能也很难“脱虚向实”,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资产价格的迅速攀升。在一些经济体表现为股票市场的热潮,在另一些经济体则表现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因为极低的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政策,大幅降低了市场的债权融资成本,相比之下,发行股票的综合融资成本可能还要高于债权,这又导致了股票供给反而下降,价格进一步攀升。同时,在股票市场,内部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马太效应也越来越严重。新兴的龙头科技公司具有坚实的业绩支撑,但数量并不多,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导致这些公司的市值不断创出新的“奇迹”。
当前全球的货币政策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美国早已开启了升息之路,并且启动了美联储的缩表进程。虽然新的美联储主席更偏鸽派,但这个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大方向难以改变。英国央行也开启了加息进程,这是十年来的首次。欧央行此前虽然延长了购债的期限,但也减少了购债的规模。全球的货币政策虽然仍然维持着分化的格局,但是极度宽松政策转向的信号也越来越明确。
这是一个真正的转变。当央行数年来释放了巨量的极低成本的资金,一旦面临加息,意味着这些资金的成本会陡然上升,市场的预期则会发生逆转,这个零界点迟早要到来,这也是当前资本市场需要防范的风险。而音乐暂时仍未停止,所以舞蹈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