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电信诈骗案件情况分析及防控对策——以全南县为例 |
作者 |
李小敏(人行全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近年来,随着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电信诈骗案件呈多发、高发态势。2013年至2016年6月,全南县共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2起,损失340.3986万元,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地域、跨境作案,侵害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侦破、查证、防控难度较大,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
调研时间 |
2016年7月 |
更多调研文章 |
造成损失的面广,犯罪分子所利用的银行账户涉及各个银行。全部112件起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在全县所有银行都有汇款、转账。其中工商银行28起,涉案金额为107.0355万元;邮政银行28起,涉案金额为95.6488万元;信用社24起,涉案金额为60.8295万元;农业银行21起,涉案金额为44.4509万元;建设银行5起,涉案金额为12.8494万元;村镇银行1起,涉案金额为10.75万元;利用“支付宝”诈骗4起,涉案金额为7.6280万元;利用“微信支付”诈骗1起,涉案金额为1.2065万元。 (二)被害群体涉及面宽。在全部受害者中,共有男性52人、女性60人,遍及老、中、青年,尤以中、青年为主。30岁以下受害者达到40人,占全部人数的36.03%。这部分受害者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大多是收到网络购物、网上兼职、短信中奖等虚假信息交易时被骗。31至50岁受害者达到46人,占全部人数的41.44%。这部分受害人多数掌控家中钱财,无形中增加了受骗几率。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容易轻信他人,对违法犯罪欠缺识别能力,有些抱有侥幸心理。他们大多是收到涉嫌犯罪、购车退税、发放各类补贴短信、轻信熟人借钱电话而被骗。51以上的人受骗的有26人,占全部人数的23.42%,这部分中老年人大多是接到涉嫌犯罪、冒充家人和朋友要钱的电话后,害怕被公安机关、法院追究责任和救助家人、朋友而被骗。 (三)被骗资金数额较大。2013年以来全南县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40.3986万元。其中,被骗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有5起,占全部发案的4.5%;被骗金额在5至10万元的有11起,占全部发案的9.9%;被骗金额在1至5万元的有65起,占全部发案的58.55%;1万元以下的30起,占全部发案的27.02%。被骗资金最多的一起是2015年11月,一缪姓事主接到一个称其手机欠费将被强行关机的信息后,被人以其涉嫌犯罪要对其资产进行清查为由,引诱事主登录入一个虚假网站,套取事主的网上银行个人信息并进行更改,然后用套取的信息在网上对事主的工商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原银行卡资金共57.2360万元转走。经侦查,事主被骗资金被转至台湾地区后取现。 (四)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犯罪分子不仅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骗术,而且骗术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也在不断缩短,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诈骗发展到“购车退税”、“冒充领导”、“重金求子”、“领取各类补贴”等等。最典型的是冒充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称事主涉及败毒、洗黑钱等犯罪对受害者进行威胁,要求受害者将钱财转入其指定的安全账户里,进而诈骗他人钱财的方式,现此类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已发展到制作公、检、法的虚假网站,并在网页上挂载对受害者的传票、拘捕令等法律文书,骗取受害者相信、害怕、进而受骗。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