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赴港买保险存不确定性风险 热潮或将降温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0日

    去年以来,香港保单成为“香饽饽”,内地居民奔赴港买保险的热情不断上涨。不过,内地居民往往只看到香港保单宣称的所谓“性价比”,而忽略其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对此,中国保监会近一个月以来两次发文揭示风险,并正式下发“监管令”,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监管。
 
    统计显示,内地保单在香港保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而2015年内地访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去年香港新造个人保单有四分之一被内地人买走。
 
    香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向记者形容:一到节假日,内地居民买保险的队伍就排到了保险公司大楼门口。“现在我的客户中内地访客占到七成以上,这两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实,赴港买保险也有风险。比如,在内地买保险没有汇率风险,但在香港买保险以美元或者港币结算,对于一些长达数十年的保单来说,汇率风险值得注意。比如,1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8.07,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6.55,也就是说保额为10万美元的一份保单,现在缩水约15万人民币。
 
    “尽管香港保险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保单收益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华泰证券研究员罗毅指出,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实际受益随市场环境波动影响。
 
    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系不同,如若就投保问题产生纠纷,确实发生无法理赔的状况,由于内地法律对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约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请求司法援助。
 
    港险在内地刮起的投保风潮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中国保监会继4月底发布香港保单风险提示后,近日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非法销售境外产品既扰乱市场竞争,又干扰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甚至导致非法向境外转移和藏匿财产。
 
    据记者了解,不少代理人和保险经纪公司在宣传香港保单时都会提及:购买境外保单可以帮忙避税避债。这也就出现了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业主,把实业抵押给内地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资金暗度陈仓至境外,期望在内地“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
 
    “保险营销员、保险中介机构或保险公司存在组织或协助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应依法采取纳入保险从业人员黑名单,给予行政处罚等方式,追究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保监会不仅划定了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红线”,还动真格严打。
 
    监管部门重拳严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整顿一定程度上会让赴港买保险热潮降温。

分享:

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