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以重点项目助推“双中高”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涨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3日

  今年,广州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6个,计划投资约1180亿元;安排重点建设预备项目32个,总投资约3698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48个,目前有9个项目已于第一季度开工建设。

  备受关注的重点建设项目出炉,诸多大项目名列其中,无论从投资、定位、影响力等各个方面衡量,这些项目都称得上大手笔,对广州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其突出特征就是“双中高”: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从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项目铺排中,可以一窥广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所选择的路径。

  首先,通过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数据显示,近20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率稳定在25%~30%之间,广州投资的边际效应较好。以去年为例,13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9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对广州保持经济增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达1180亿元,对于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今年大项目中有11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53亿元。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项目、广汽丰田整车生产三期项目等,既有利于提升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也能加快总部经济建设形成集聚效应,推进广州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其次,基础设施占比大,对交通运输发展尤其重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花大力气提升基础设施,其实就是一笔精明高效的投资,其广阔的涉及面、丰厚的后续效益,都不是普通投资项目可比拟的。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广州的投资吸引力,更能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区域辐射力。比如今年重点项目中,围绕南沙就提出了加快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建设、争取2个7万吨级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内基本完工、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等多个项目,对助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再次,民生项目亮点多多,让市民从改革发展感受到更多“获得感”,从而提升幸福感。发展经济、提升基础设施都是为民生服务,如多条轨道交通建设列入重点项目中,将大大方便市民出行。还有广州呼吸中心、第三少年宫、老年病康复医院明确要求三季度开工建设,以及加快推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无疑都是坐实民生的大红包。

  广州在新常态下要把握新机遇、创造新成就,必须以重点建设项目为重要抓手。大项目广泛分布于基建、产业、民生等各方面,将成为推动广州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的强劲引擎,未来可期。

分享: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