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建设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6月27日陆家嘴论坛上明确指出。
几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虽然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深入,但规模和盈利的收效却难言成功;健康险经营者无一不感觉其市场开拓的艰难——医疗数据缺乏、评估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经营风险居高不下……
不仅如此,一直扮演“补充”角色的商业健康险,如何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等进行高效合理的衔接及分工,都是健康险从业者期待出现在顶层设计中基础元素。
健康险蛋糕在哪里?
2012年底,瑞士再保险公司(下称“瑞再”)曾发布的一份题为《医疗保障缺口:亚太区2012年》的报告显示,亚太区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20年可能升至1970亿美元。
反观消费者市场,瑞再另一份调查显示, 中国市场上需求最高的两类保险是住院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类保险,而驱动人们购买这些保险的原因主要源自对罹患大病及无力支付长期医疗花费的担忧。
因此,不少人推断我国健康险的市场空间极大,前景无限。但商业健康险的蛋糕究竟在哪里?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健康险产品?
《21世纪》:我国健康险市场目前处于何种水平?
(中国保监会人身险部养老与健康险处副处长)李航:2002年以来,健康险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今年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在25%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健康险消费需求很大。但这与专业人士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因为我们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很大,几家专业公司也都感觉经营难度比较大。
(北京保监局寿险处处长)陆玉华:拿北京来说,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80亿,占全国10%左右,有74家保险公司。2009年,北京保监局做了一系列调研,发现商业健康险在北京的经营也比较难,具体表现为:公司缺乏必要的数据积累,行业没有统一的经营标准,行业缺乏合作和自律,健康险经营还很不专业。
(瑞再(中国)北分副总经理)乐清文:瑞再曾经在2012年选取了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几个文化互通、习惯相近的亚洲地区做过健康险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其他几个国家,但退休年龄却是最早的,而且开始退休规划的年龄又是最晚的,通常要到40多岁才真正思考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无论是健康上还是财务上的安排都相对滞后。
而且,调研对象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平均月收入约7500元的中端人群。虽然这部分人在国内相对健康意识较强,但和其他几个国家地区比起来还有明显差距。可见在健康险领域,中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1世纪》:瑞再调研称亚洲医疗保障缺口有1970亿美元,我国健康险这块蛋糕有多大,在哪里?
(中国人寿健康保险部副总经理)孙志军:1970亿美元缺口这个数字,看起来大,实际不大,也就是2012年北京财政收入的4倍左右。我看蛋糕这个概念大体分四个组成要素:政府、监管、保险公司、消费群体,缺一不可。现在这个蛋糕只是潜在要成型或者只成型部分的蛋糕。
(新华人寿市场开发部总经理)赵学农:国务院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做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制。因此商业健康险的蛋糕,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到的地方,或从人群上已经覆盖,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或在统筹当中的自付部分。还有一块蛋糕是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服务的高端医疗;最后一个是长期健康险,为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来做医疗准备的这部分。
(昆仑健康董事长)林瑶珉:我有一组数据,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由十多年前的3%增长到97%;而医疗费用的承担者绝大多数是社会和个人,社保与自付部分承担的比例为44:56。从城乡差别来看,城市自付占比50%,农村70%。目前出现医疗费用井喷、自付比例难以下降的现状。因此,在全民医保体系下的商业健康险主流依然是医疗费用保险和疾病保险,城市应以疾病保险为主,农村则补充保险和疾病保险并重。
《21世纪》:具体到健康险产品,一个现象是费用报销型的险种保费收入只占30%,重病险70%左右,这样合理吗?
乐清文:我认为在现阶段比较合理。我们看一个业务在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不好,一方面要看当地消费者的感受,是不是能够接受保障;另外从保险公司、从供应方的角度,是不是能够可以持续地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得以生存。只有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情况,才是一个比较可以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
(人保健康总裁)李玉泉:住院津贴保险市场需求很大但占比低,因为这个领域赔付比较高,风险控制很难。而重大疾病保险需求大,且经营效果也不错。但是健康保险不仅限于医疗和疾病,还有护理和失能保险。现在高速老龄化社会,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很需要护理保险,不仅是护理金,更需要护理行为。中国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护理保险恰恰是健康保险很能发挥作用的领域。
林瑶珉:目前中国寿险业发展出现瓶颈,健康险和养老险是未来最主要的增长点,即便过往非常有限的实践,也足以说明保障型健康险对公司的利润是有卓越贡献的。
赵学农:新华主要专注长期健康险,短期健康险是辅助性的。但我认为健康险公司单纯靠医疗险,不是和医疗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也挣不到钱,要靠管理挣钱。找到市场空间后和社保联合开拓是个好路子,社保前期已经给你做了很多风险方面的把控。
《21世纪》:国外健康险的产品模式哪些是中国可以借鉴的?
乐清文:应该说每个地区和市场情况都不一样。比如社保体系非常发达的地方,重大疾病险就没什么市场。而重疾险是从南非开始的,因为那里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是那么健全。而中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正面临一个特殊的阶段,比如既有饮酒文化,以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负面影响;当然也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并由此增强的健康意识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现在的新环境很多和国外是不可比的,很多东西都在相互交错地发生作用。
而长期护理险在有些国家是强制性的,也有一些国家自愿的,这些经验还有待观望。从再保的角度,我们分别在短期的医疗险和长期的健康险做过若干年的跟踪和摸索。比如引进一些比较成熟的长期癌症保障产品并配以治疗上的保障;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公司的经验数据及市场信息;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提供定价支持甚至了解当地的监管政策等。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