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2月CPI同比增幅近3% 中国被列入潜在加息国名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6日

 

  当一件事在未来肯定会来临,但具体何时来临尚不确定时,就会引发市场的种种猜测。近期这种猜测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加息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去年10月初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宣布加息之后,人们已然意识到在金融危机过后,泛滥的市场流动性让全球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已经悄然兑现。特别是3月,加息的脚步正在向新兴市场走近。

   3月19日,印度央行情理之中的加息之举强化了全球市场对其他新兴经济体将跟风加息的预期。外界显然对此并不意外,印度2月的通胀率达到了9.89%,已经逼近其全年目标的10%。

   与印度相比,中国也被一些国际舆论列入潜在的“加息国”名单,最为直接的理由是中国2月份录得通胀率2.7%的同比涨幅,与中央政府要求的3%的全年目标越来越近。外界推测中国央行不会对此置之不理。

   加息看什么

   有市场分析认为,在GDP、CPI、PPI同时出现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链将可能整体提前,甚至近一两个月加息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加大。

   中国流通产业网首席评论员、橡胶(资讯,行情)与钢铁行业资深专家陈克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人们不应该对央行“加息”过度恐慌。

   “为什么要进行加息?说明中国经济已经确立并且巩固了复苏势头,调控部门对于未来经济增长充满信心。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避免严重通货膨胀,才改变以往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刺激战略的逐步退出。”陈克新认为,“这是抑制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泡沫、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观点认为,中国不应该盲目决定经济刺激方案的退出时间,而是应该密切关注美国等经济体的时间表再做决定。陈克新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加息这类重大经济政策,需要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共进退。尤其是中国,率先欧美国家加息不可取。”

   然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认为,中国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虽然先于美国加息可能导致热钱流入,但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贷款量。

   什么时候加息

   今年以来,有关热钱的话题,伴随着加息预期的强化再次受到关注。

   根据陈克新的判断,如果中国先于欧美国家加息,将会吸引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进而搅起国内更大的资产泡沫,进而推动国内物价指数的进一步升高,与其宏观调控初衷相悖。换言之,中国先于欧美国家加息很有可能是把油门错当刹车踩了,对于流动性过剩“火上浇油”。

   与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不同,目前欧美日等国家利率水平很低,普遍为零或接近为零。而现阶段中国1年期基准利率水平在2%以上,已经存在较大的利率差距。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央行可能会将这种“零利率”政策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美国在今年年底或2011年仍旧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会令我感到意外。即便美联储选择退出政策,也会维持适度宽松的局面。”美联储理事埃文斯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令人关注的是,如果中国选择退出的时间“过早”,而美国退出的时间“过晚”,将使得国内外利率差距进一步扩大,假如说扩大到3个百分点以上,刺激“美元投机套利交易”将更加活跃。热钱大幅度涌入国内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这又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中国在与美国谈判汇率问题处于不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资本'热钱’来到中国,决不会仅仅赚取'利差’,它们还有更大的企图,至少要通过资本运作,获取三个层次的利润。”陈克新判断,第一个层次利润就是上面所说的“利差”;第二个层次利润是通过等待人民币升值来获取;第三个层次利润是通过进入期市、股市、楼市等资产领域获取。

   如果热钱一旦涌入会造成连锁反应,即可能迫使央行增发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导致全社会流动性的更为充裕,背离收紧流动性的初衷。

   目前,包括李稻葵在内的政府智囊学者认为,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中国存在加息的可能。但此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国际间的退出政策存在协调机制,特别是美国何时加息也会成为中国加息的“参考条件”。

   美国为什么加息 

  美联储理事埃文斯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了美国加息的“必要前提”。

   他告诉记者:“根据美国国会对美联储要求,目前美国失业率达10%,美联储希望回到5%这样一个水平,核心通胀率目前是1.5%,而美联储希望这一数据能够达到2%。目前,我们观察这两大指标的现状与我们制定的适度宽松政策并不冲突,所以仍旧会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

   有业内人士判断,在美联储的晦涩且模棱两可的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相对较长的时间”表明美联储在未来六个月中几乎不会考虑加息,即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需要开三至四次会议之后才可能调整现有的宽松的刺激政策。

   从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判断,失业率数据成为指标性因素。“我们发现,美国长期失业人数在增加,比如失业6个月以上的人数在增加,这给美国经济复苏增加了压力,失业拖长,会使得雇员在技能和薪酬上受到负面影响,进而拖累消费能力。”

   埃文斯告诉记者,“目前失业状况比1992年和2001年严重得多,美国人的消费、住房等债务还是比较严重,进而会使得美国失业率不仅高而且时间长,这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也使得美国经济仍然处在'失业型复苏’阶段。” 

  而对于通货膨胀的问题,埃文斯认为,过去一年间,美国良性的通货紧缩并不是由政府收缩性政策导致的,主要是生产力的提高、新技术的采纳和效率的提升等原因所造成的,所以美国的政策利用了这样的传导。伴随着效率提升,新兴市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质优价廉,美国从中也是受益颇多的,这也使得2%的通胀率成为美国相当一段时间无法到达的目标。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