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赣南苏区扶贫开发亟待农村金融支持(以定南为例) |
作者 |
钟春华 (人民银行定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2011年12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还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金融支持的力量。本文以定南县为例,探讨在当前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扶贫开发给予农村金融服务支持。 |
调研时间 |
2012年3月 |
![]() |
该县通过贷款支持,使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能够维持农业再生产,贫困农户的收入结构和收入水平得到改善。2011年末,农民从事农业主导产业的收入已占其纯收入的50%以上,贫困农户的收入稳步增加。 二、金融支持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程度较深,返贫率较高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定南县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70%的农户仍居住在土坯房或干打垒的住房,一部分危房,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隐患。 全县384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占扶贫开发重点村自然村的41%,制约着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人畜饮水困难的人数22583人,占总人口的35%;有效灌溉面积49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居住房屋危险,公路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制约着当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加之贫困户自身收入低,生态环境脆弱,村上无集体积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年返贫率在8-10%左右。 (二)财政投入有限,信贷扶贫任务艰巨 一是财政投入总量偏小。“十一五”期间,定南县扶贫资金总投入1631.9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满足率仅为12.6%,资金缺口严重。 二是扶持标准较低。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定南实际,每个贫困村建设需要投资在150万元左右,每个移民搬迁户投资在8万元左右。而目前国家的扶持标准是每个扶贫重点村25-30万元,每个搬迁户1.6万元左右,国家扶持标准太低,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三)扶贫贴息担保机制缺失,政策执行合力尚未形成 一是扶贫贴息贷款没有任何担保资金,风险全部由贷款银行承担,影响了贷款银行持续投放的积极性。 二是扶贫主管部门贴息计划下达较迟,使银行经常错过投放的最佳时机,投放不均衡。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