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汪志宏 记者温居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于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赣州市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目标。
作为共和国摇篮,赣州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主要孕育地和发祥地之一,双拥工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光荣的传统。战争年代,英雄的赣南人民拥军支前,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当年赣州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
和平建设时期,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在这里延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全市上下掀起了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新高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创建模式,丰富双拥内涵,加大创建力度,走出了一条既传承光荣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双拥创建工作新路子。
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践中,我市通过建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双拥长效工作机制,构建起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和制度保障体系。我市近年来先后修订出台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随军家属安置办法》《现役军人子女就学优惠照顾办法》等30多个政策和规定。2006年以来全市共组织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285期,1.8万人次参与;开办少年军校126所,培训学生2万人次。2009年,赣州市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特点,我市不断创新发展双拥工作模式,打造军地融合互动新平台,丰富扶贫扶优新内涵,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双拥工作联谊会”。驻军和地方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帮助驻市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协调解决军队和地方之间的相关问题。在我市开展党政机关干部与重点优抚对象“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中,全市共结成帮扶对子28750个,为优抚对象提供帮扶资金287万多元,解决实际问题2万多个。
围绕战备建设、战场建设和后备力量建设,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装备改善和后勤保障等五项拥军项目建设,推动战备项目建设,做好拥军支前工作。近六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先后完成建设项目45个,添置设备、器材60多台(套),改善训练、生活条件180多处;市、县两级共召开党委议军会480余次,武委会260余次,投入国防动员、支前保障经费1.8亿元。去年7月,我市被南京军区评为“国防动员先进单位”。
我市把拥军优属作为全市双拥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惠军政策,提高优抚工作水平,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优抚医疗补助经费8929.76万元,实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在80%以上的目标;全市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60人,共安置退役士兵2658人。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近年来,驻市各部队在自身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始终把建设第二故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紧紧围绕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真情谱写拥政爱民新篇章。他们不仅为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庆祝撤地建市10周年等重大活动承担了大量的安全保卫工作,还积极主动承担了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赣州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据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名义命名,一般四年命名一次。2008年1月,赣州市在全国第六轮双拥模范城考评中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汪志宏 记者温居林)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