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消息,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各大银行相关人士在电子商务进化与中小企业融资研讨会上解读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示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高和利润低是主因。
融资难归根结底是个成本问题
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正朝着稳步回升的健康态势发展,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特别是现金流的萎缩和资金流断裂问题尤为突出,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商业模式以及关键技术问题,最大的瓶颈就是融资难问题。对此,国内各大银行表示,这涉及到成本约束、效率以及风险问题。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小企业经营中心主任尹小雄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归根结底是个成本问题。
尹小雄解释,因为做这个事情是不赚钱的,一笔100万的贷款,算上银行不良贷款以及各方面的经营成本,100万的贷款银行所得利润可能只有1%;如果一个小企业,银行对其申请贷款还要做一个深入调查,银行员工人力成本也非常贵的,调查时间超过一个半星期,贷这笔款银行肯定亏本。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李一平也表示,如果中小企的每一笔贷款交易都需要做调查、监控以及管理,这样银行需要很高的成本。
信息透明度不够致银行畏惧中小企业务
另外,李一平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度和信息透明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他介绍,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小企业不了解银行业务,觉得银行门槛很高,融资首先不会想到银行而是民间借贷方式;银行也不了解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有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报表,造成银行要了解一个中小企业很难,付出成本很高,所以,导致银行做中小企业业务有畏难的心理。
另外,他还表示,中小企业普遍厂房等固定资产较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
专家建议银行不能只看单一贷款利润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种种瓶颈,业内人士也提出了几种创新模式。目前,已经在做的就是银行利用创新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可帮助银行进行贷前企业调查和贷后管理,这可把银行的调查成本分摊出去,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据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数据,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国银行深圳分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一达通为410家中小企业发放了2150笔贷款,坏账率为0。
另外,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建议,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银行不能只看到有形资产抵押等问题,而应该看到企业的信用、现金流及品牌价值,同时通过资产管理、结算服务等其他中间业务盈利,而不能只看单一一笔贷款的盈利性。(俊萍 发自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