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政府网 作者:市重点办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一、执行情况
截止12月底,本年度163个市属重点工程有155个项目在建, 12月份完成投资63.66亿元,1-12月完成投资493.51亿元,完成年度总投资计划100.66%;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建项目多27个,多完成投资123.32亿元,同比增长33.31%。有济广高速瑞金至寻乌段、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赣州段)、西气东输二线赣州段、章贡中学、中航城城市综合体、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南烟叶打叶复烤厂等45个项目竣工或基本竣工和首期投产。
二、主要特点
1、完成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1-12月,我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再创历史新高,月度投资额达63.66亿元,高位运行。与历年同期相比,无论是总投资额、月度投资额、在建项目个数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往年。月度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多14.92亿元,同比增长30.61%,在建项目比去年同期多27个。
2、攻坚破难,抓住节点,突破难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全力以赴解决项目用地难题。赣州开发区、章贡区和宁都县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和清理整治违法违章建筑,开展“百日会战”活动,开发区完成征地5945亩,拆迁2088栋,迁坟5047穴,完成土地审批5770亩;宁都县争取了7个项目通过土地预审,批准用地面积1680为亩,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用地500亩,共强制拆除6万余平方米,全面叫停了违建行为;信丰县成立了由乡镇待安排干部与退伍军人组成的两支专门队伍开展“整治两违”工作,清理闲置土地14宗784.6为亩,园区范围内共完成征地1000亩;大余县成立40多人组成的土地综合执法队伍,征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上犹县抽调50多名后备干部、年轻干部采取集中人力物力、任务到人、限时突破的措施,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主攻;安远县增加用地指标2000多亩,完成房屋拆迁5.6万平方米,征地100多亩;南康市争取省级预留用地2160亩。各地采取非常措施,为重点工程建设扫清障碍,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二是想方设法破解资金难题。赣州开发区完成政府性融资6.2亿元;安远县融资2.5亿元资金,县财政出资1300万元修建配套公路;宁都县争取省发改委下达投资计划1.2亿元,争取农发行2亿元的货款授信,8家银行和12家企业现场签约4.436亿元,为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归集资金约5亿元;全南县为重点工程项目争取省发改委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真抓实干,措施有力,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1-12月,已完工或首期竣工投产的项目达45个,其中,市本级项目13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84个,其中市本级项目22个;超额完成重点工程年度计划的项目达54个,其中市本级项目13个。赣州开发区五矿三德(赣州)稀土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5000吨高性能磁粉项目,当年正式开工,当年正式投产,建设周期仅耗时7个月;章贡区专门成立了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用地、环评、安评、报建等六个服务组,从各部门抽调专职人员,全力服务,协调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三、存在问题
1、征地拆迁难、用地指标紧张仍是困扰重点工程建设的主因。一是征地拆迁难仍是制约重点工程建设的顽症。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严厉约束,拆迁户对征地补偿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征地拆迁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用地指标紧张是制约重点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用地指标紧张,申报程序复杂,时间较长,造成一些项目进度放缓,部分招商项目因土地问题难于落户。
2、资金短缺是制约重点工程建设的瓶颈。由于受国际金融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相当一部分项目资金短缺影响建设进度。
3、前期工作时间过长,影响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在立项审批、环评、征地拆迁、资金争取、方案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时间过长,造成部分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尤其是环评门槛提高,一些企业受到影响。部分县市反映部分项目环评滞后、中介机构收费过高、重复评估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4、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县市供电、供水、道路、排污、网络、通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项目落户和建设。部分市本级项目因受水、路等配套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5、工程进度数据报送不统一。尤其是民营投资产业项目的统计月报表,有的未经过县(市、区)发改委、重点办等部门,直接向市重点办等部门报送,由于企业报送与县(市、区)有关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企业与部门所提供的工程进度数据不统一,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掌握的准确性。
2012年第一批共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21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0%;2012年计划投资60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其中:结转项目92个,总投资1398.61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421.97亿元;新增项目76个,总投资767.92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86.90亿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