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5日
在国家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大银行资本要求提高、银行融资需求大增。由此,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城商行群体,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大幅提升后,开始悄悄驶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快车道。东方证券预计,资本充足、发展快速的城商行将重新成为市场的热点。
城商行一般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银行。两年前,银监会为城商行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5年后变身股份制银行。
从资产规模看,部分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呈现成倍扩张。中国最大的上市城商行北京银行,在2004年的总资产规模只有2000亿元,到2009年中期已接近4800亿元,翻了一番;同期,南京银行从380亿元蹿升到1300亿元,4年扩大2.5倍;而宁波银行 扩张速度最快,同期扩张了3倍。
与此同时,城商行盈利能力呈现稳步提升。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从2004-2008年上升了一倍,从0.68%上升到1.3%。其间,其净利润从13.8亿增长到54亿元,扩大了4倍。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的业绩表现也同样引人关注。
相较大型银行高企的贷存比和紧挨红线的资本充足率而言,大部分城商行的贷存比相对较低,资本充足率也较高—这确保银行在未来能实现快速的总资产和信贷扩张,意味着城商行依然存在较大的规模扩张潜力。
由于城商行以中小企业信贷为主,其信贷成本控制能力强,不良贷款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08年城商行平均信贷不良率已降至2.5%,有117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5%,占全部城商行的95.9%。而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也明显高于大型银行。2009年中期,城商行拨备覆盖率普遍在160%以上,高于134.3%的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
同时,城商行是目前新增信贷的主力。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已实现跨省经营和省内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为31家,占城商行总数的22%。而城商行新增信贷规模甚至可占到当月银行业总体新增信贷规模的40%,这一数据在历史上仅为20%-30%。
在城商行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的局限性依然较大。多数城商行资产规模在100亿元-300亿元之间,超过300亿的城商行只占总数的1/5,距离中型银行的标准依然太远,有能力进行全国经营的城商行仍是少数。
尤其经过去年快马加鞭的圈地运动后,快速扩张的城商行似乎正陷于资本紧缺的困境。目前有超过40家城商行提出了上市规划,其中包括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上海银行、九江银行等,以便补充资本金。
2009年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增长过快,导致资本过快消耗,系统性资本短缺问题将上海公司再融资推向前台。截至目前,超过半数的上市银行先后公布再融资方案,未来一年,上市银行的融资需求在1200亿元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下半年,约有20家城商行进行了包括配售、定向增发、股权拍卖、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在内的资本行动。如2009年12月18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向全体股东配售募资50亿元;此前,宁波银行也已公告定向增发50亿元。
尽管如此,由于城商行较大程度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需提高资本效用、强化风险控制,监管机构出于市场稳定的考虑,不太可能扎堆批复。同时,城商行较为分散的股东结构也是阻碍其上市的一个壁垒。这些因素都给城商行未来的资本发展蒙上一层浓重的阴霾。
分析师认为,城商行的成长还远未达到其规模边际,规模成本对利润的摊薄效应没有中型银行大。率先完成再融资的城商行有不错的交易性机会:灵活的业务模式有利于控制成本收入比的变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