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陈慧明 见习记者朱国操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7日
小树苗长成富民大产业
——寻乌村民范德文谈国土资源部扶贫工作带来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寻乌县长宁镇三二五村成了“城中村”,因为村里没有一项致富主导产业,这个村一直以来并不富裕,村民们多以打零工和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89年,寻乌县林业局公开招标将苗圃发包给私人种果。得知这一消息后,家徒四壁的村民范德文硬是四处借钱承包了40亩苗圃,开始了他的种果生涯。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村民的一片质疑声:“寻乌这块土地适不适合种果?你敢第一个种,不要落到连饭都没得吃!”
今年1月12日,面对记者疑惑的目光,范德文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当时国土资源部正在当地开展扶贫工作,扶贫项目中应用的遥感技术,让范德文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时隔20多年,让范德文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当年的大胆尝试,在改变他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范德文告诉记者,经过与妻子三年吃住在山上的艰苦生活后,终于苦尽甘来,40亩果园硕果累累,他种果成功了。看到范德文种果致富,三二五村的村民们也相继加入到了种果的行列,掀起了柑橘种植的热潮。如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三二五村果园面积已达1万余亩,村集体果园面积600多亩,固定资产达32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业专业村、富裕村。
“国土资源部利用技术优势为寻乌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谈起村里现在的变化,范德文满怀感慨。据了解,从1987年起,国土资源部在遥感技术应用等领域对该县进行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扶贫开发,制作出一套卫星摄像图片和解译资料,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圈出了一片片适宜果业发展的区域,为寻乌县发展脐橙、蜜橘种植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果树已成了我们的‘当家树’‘摇钱树’‘致富树’。”范德文这样评价国土资源部扶贫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陈慧明 见习记者朱国操)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