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张惠婷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8日
我市围绕脐橙、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等区域特色产业,制定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图为信丰县铁石口镇九龙村棕榈种植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8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致富。记者吴悦 摄
2011年,于我市的扶贫开发事业而言,是承上启下的一年。
这一年,我市争取国家、省扶贫和移民资金4.6亿元。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化作一项项真心真意的扶贫行动,于是,一个个脱贫的梦想渐次变成了现实。
这一年,我市1119个村被列入“十二五”期间省级扶持贫困村(其中包括465个国家级贫困村),整村推进、定点扶贫的阵阵春风,吹绿了穷乡僻土的座座荒山,拂暖了秀丽山村的片片果林。
这一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我市11个县市被列为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对象。红土地上,扶贫开发号角声声 ,成为今日赣南老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动人乐章。
■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推开农村“致富门”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于都县岭背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一栋栋窗明几净的楼房,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金溪的果树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太阴山的奶牛快乐地吃草,过着悠闲的幸福时光;硬化的村道架起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延伸着岭背人美好的梦想。
2011年,是让岭背村民欣喜的一年。我市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努力探索连片特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鼓励各县(市)先行先试。岭背,由此被列入于都县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从完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开发种、养、加生态农业等方面入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重点基础设施村村对接和共享,形成村落连片、一体化推进态势,这是“整乡推进”的基础。为此,岭背镇将国家财政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用于统筹解决连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2011年,共筹措资金近600万元,开工建设了两条总长20公里、宽4.5米的水泥公路,将金星、金溪等10个村、98个村小组连成一片。
公路修建后,项目区2634户村民的出行便利多了,汽车将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进来,把山里的西瓜、生姜、水果等农副产品拉出去。便捷的交通,将村民的日子和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
和岭背镇各村一样,我市因势利导,在其他国家和省级贫困村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先后投入规划项目资金14682万元,实施项目3208个,新建硬化村组道路452公里、新修桥梁137座,建设和改造水利设施310处(座)。
整村推进“上平台”,基础设施“迈大步”,为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夯实了“地基”,为村民敞开了“财门”。如今,赣州脐橙、蔬菜、油茶、生猪、毛竹、花卉等六大扶贫和移民重点产业已具规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雏形初现,“山顶戴帽、山腰果茶、山脚畜禽、水边鹅鸭”成为今日赣南农村最具风情的美景。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