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紧”意图频仍 加息日期成疑
在各国央行议息“忙碌”之际,加息或几时加息的预测也成为引发近期国内市场热议的焦点。
从近期央行执行的一系列调控手段看,“收紧”意图似乎非常明显。央行上周二连续第二周上调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并于日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半之后的首次上调。此后市场又有传言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再次上调。此外,从上周就有媒体爆出央行将限制银行放贷的消息,而该消息在一周内也得到了来自银行系统内部的越来越多的证实。面对近期频发的“收紧”政策,有市场人士大胆预计:月底将会加息。
但该观点并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16日表示,12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非货币政策收紧的标志。作为央行的多种调控工具之一,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是一次中性的货币调控工具的使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加息,目前的时机不成熟,如果目的是控制流动性,利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公开性市场操作手段影响小。
上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剑锋也表示,近期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下一个调整的时间点可能会等到春节以后。如果从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方面选择,那么后者还是比较好的手段,因为毕竟影响面比较小。
而对于加息的预期,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表示,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CPI涨幅或1年期央票利率接近或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那么就很有可能加息。去年12月份的CPI出现1.7%的涨幅,将加息的预期从原来的下半年提前到了上半年。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季度的新增信贷超过1.5万亿水平的话,那么加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加息幅度在27-54个基点。
显然,各界对“加息预期”至今存有多种看法和争议,但在“刺激政策必将缓慢退出,加息预期年内必至”的市场共识下,“加息日期”就像“隐身云海后的月亮”般,成为2010中国金融政策终极猜想之一。
影响:“皮靴”未落 市场心态趋于谨慎
受众多利空消息的冲击,上周沪深两市呈冲高回落并大幅破位杀跌,周跌幅分别达到2.96%和5.04%。截至24日晚间,央行加息这只“靴子”并没有落地,但尽管周末没有加息,由于有关的传闻依然不断,国内A股指数在本周一依旧因为传闻加息而下跌。投资者普遍担心央行近期加息。因此,市场都在等待,投资心态已经更加趋于谨慎,股市也随之动荡不安。
本周一A股市场明显下跌,上证指数跌穿3100点整数关及半年线支撑,创近一个月以来的收市新低。加上美欧等国主要股市也受加息预期影响连续跳水,更加剧了市场忧虑。
而A股市场的这一走势也出乎部分专业人士的意料。面对近期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到来和亮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等利好消息,专业人士之前普遍对近期市场走势予以积极和乐观解读。
对于这种“经济向左股市向右”的异常背离,多数机构和权威专家都表示,来自政策层面的传闻惊吓是市场近期持续调整的重要原因,其中加息应是等待落地的“最后一只靴子”。而在系统性风险集中释放后,市场将逐步回归于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