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矿山机械,挺起石城工业脊梁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熊益康 舒文浩 特约记者赖於艳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初冬时节,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园内一片繁忙:一件件成品下线,一辆辆大货车排队等候拉货,一张张订单从海内外飞来……从最初的1家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的72家规模企业,实现年产值2.4亿元,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缘何如此红火?近日,记者深入该县园区一探究竟。

矿山机械,挺起石城工业脊梁

□熊益康 舒文浩 特约记者赖於艳 文/图

 

一点星火可燎原

“石城县矿山机械制造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石城县只有1家选矿设备制造厂,职工91人。”谈到矿山机械产业的发展历程,石城县民营企业管理局干部谢永春娓娓而谈。他说,选矿设备制造厂犹如一粒火种,点燃石城群众的创业激情,让矿山机械制造产业有了完美的起步。但是由于时代背景、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到了上世纪80年代,石城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也只有4家,并且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只能生产小型选矿设备。

记者带着好奇的心理,翻开该县民营企业管理局的统计表,从上面看到了石城矿山机械产业发展的轨迹:2002年,全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增至38家,产值2000万元,从业人员500多人;2010年,全县共有矿山机械企业72家,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3000余人。

“目前,石城县可以生产重选、浮选和磁选类矿山设备30种170多个型号,几乎涵盖了有色金属选矿机械的所有必备品种。品种齐全和质量可靠让我县的矿山机械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享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占有率高达80%,而且走出国门销往俄罗斯、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谢永春说,如今,石城矿山机械产业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前不久,赣东矿山机械制造厂迎来了非洲坦桑尼亚的客户,一次性就订购了近百万美元的选矿设备。

光明一片照前程

“我们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矿山机械的生产流程和各项关键性技术,并且拥有一批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和一流的生产设备。这使得我们生产的矿山机械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中有更大的竞争力。”对于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石城县金宝石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充满信心。

诚如他所说,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有着几十年的生产历史,产品质量有了充分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上下游产品不断延伸,矿山机械产业集群效益初步显现。该县矿山机械设备及其配件的销售已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20%左右,小小的县城,成为全国矿山机械产品的集散地。在出口方面,该县的矿产机械产品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该县矿山机械出口创汇才28万美元;2010年,出口创汇已达到120万美元;2011年,预计创汇400万美元。

无论何种矿产资源,在已知的知识范围内,都有着无法替代性。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采矿业都将持续出现比较兴旺繁荣的局面,也就是说,矿山机械特别是选矿设备及其配件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和发展将一路看好。这就为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利用好这个良好的机遇和市场前景,对石城矿山机械产业的发展乃至石城工业的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转型升级再扬帆

“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发展历经风雨,虽然总体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一个合理规范的营销竞争环境、生产技术和营销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不合理……这些因素导致了多数企业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也就限制了矿山机械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脚步。”为了做大做强矿山机械制造产业、破解发展难题,8月中旬,石城县组织发改委、工商局、民企管理局等十三个部门、单位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园区,对该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逐一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得出的结果,该县针对矿山机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树立“善当配角,错位发展”的理念,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为目标,以“联强靠大、扶强扶优”为核心,以创新技术为重点,以推行技术标准为手段,不断提升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的整体水平。

在推动矿山机械强强联合的基础上,该县全面推广执行矿山设备生产企业标准体系,逐步规范矿山机械产业的生产、发展以及规范产品营销的公平竞争环境。通过逐步完善矿山机械销售网络,大力宣传和推介石城矿山机械,并实行公平税负,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不执行标准的企业,税务部门进行重新阳光定税,探索切实可行的征税办法。加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相关的高等院校合作,加强同类企业间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适合于石城县矿山机械产业发展的良好模式;加大金融业对矿山机械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矿山机械行业的贷款营销力度……该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不断推动矿山机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分享: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