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工作您一定觉得骄傲吧?”
从幼稚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的银行业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示在世界金融的舞台中。这是一条在探索中前行的道路。不到半年的时间,银行业以优秀的业绩,推动GDP维持高成长,全年保8无疑,意味着我国经济走出阴霾。
变革中赫然崛起
1990年,香港的中西区花园道与金钟道交界处,一座风格迥异的70层建筑在众多金融大厦中拔地而起。它就是后来成为香港地标性建筑的中国银行 香港大厦。这座外型像竹子,蕴含着“节节高升”意味的金融大厦,似乎暗示了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变革和发展。
当时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底子薄、竞争对手来势凶猛等一系列问题。打开国门后,我们的银行怎么办?这一度成为众多经济学家所焦虑的问题。
1998年8月28日,在我国政府坚挺的资本支持下,恒生指数稳收7829点,国际炒家溃不成军。中国的金融体系第一次以如此强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其内在的力量。但此时中国的银行体系仍然如一个多病的孩子。
2003年,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有外媒认定“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是定时炸弹”。而就在那一年,中央为银行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
2008年8月,就在亚洲金融风暴十周年祭之时,美国金融危机的火药已经弥漫市场。9月14日黄昏、美国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有不少员工携带着纸盒、大手袋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楼,拥抱、泪水、告别成了那个夜晚的主题。雷曼兄弟,一家158年历史的老牌银行轰然倒下。
而此时,那个曾经的病孩子却已经风华正茂。据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已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5600多家,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73.7万亿元,是1978年的388倍,年均增长21.2%。按一级资本排名,工行、建行、中行列入全球15大银行;从全行业看,利润总额、利润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全球第一。
中国银行业的飞速成长让世界瞩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不断变革自我所取得的成绩。1978到1983年,我国先从体制上打破了人民银行一行多用的格局,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逐步分离。1984至1994年,工行、建行相继设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专业银行为主题的银行体系逐步成立。1995至2003《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实施,中国开始步入商业银行时代。2003年开始,银行业监管职能从央行独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正式启动。
至此,中国的银行业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前行的道路,风险防控和业务创新两手齐抓。尤其因为由于过去的惨痛教训,我国银行业格外注重风控体系建设,监管部门牢抓各条“红线”。在银监会成立后的6年中,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了15.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底的8家增加到204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由0.6%上升到99.9%。拨备覆盖率达到117.9%,比2003年上升了98.2个百分点。正是有了足够的资本储备,2008年的中国银行业才在风暴中赫然挺立。
无独有偶,香港中银大厦的另一个细节又和我国银行业的状况暗合。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专门为抵抗超强的季节性台风设计。
寒潮之后的复苏
“当寒潮褪去,你才能发现,到底谁在冬泳而谁在裸泳?”这是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常用来评判成败的一句话。
2009年10月30日,美国又经历了一次黑色星期五,美国金融监管部门于当天宣布关闭加利福尼亚州国民银行等9家银行,这创下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银行倒闭数最高纪录。至此,全美今年已有115家银行关门,倒闭银行总资产高达19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