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召开的一个信用管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黄慕东透露了上述数据。他同时表示,在人民银行备案的80家信用评级机构中,营业收入前10名的机构收入总额占全部机构总收入的接近70%,利润前10名的机构利润总和占全部机构利润的84%。
在央行备案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尚且如此,其他的信用评级机构可想而知。国内信用评级行机构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大量机构未在央行备案
信用评级主要包括对借款机构信用评级和对资本市场债信的评级。其中,评级公司对债券的评级,是投资者选择债券、确定购买债券利率的重要参考标准。而我国规定,在国内发行债券事先需要评级公司进行评级。
“市场竞争有待进一步规范,评级机构数量过多。”黄慕东表示,在人民银行备案的有80家机构,尚未备案的机构还有几十家,内地现在基本的评级机构接近200家。
目前,信用市场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实行分市场监管,发公司债由证监会负责,发企业债由发改委负责,而信贷市场和银行债券市场则由人民银行负责。
“在计划经济时期,信用调查业曾一度销声匿迹。”黄慕东表示,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为满足外资企业的投资,专业的信用调查公司开始出现,有中资、中外合资以及外资的。
然而,除了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等少数几个规模较大外,评级机构普遍规模较小。
分析人士认为,评级机构数量众多,普遍规模较小,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评级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
“部分征信机构甚至为了短期利益,丧失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无原则迁就客户,严重影响评级机构的公信力。”黄慕东在谈道征信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时表示,甚至还有机构打着信用调查的旗号,非法获取他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治理水平有待改善
据了解,目前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股权结构单一的特点。大量信用评级机构仅有一个或两个股东,如此的股权结构显然不利于评级机构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信用评级公司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亦引人关注。据了解,注册资本金500万以上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20几个省市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少。
业内人士透露,从信用评级机构来看,挖角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原来的同事在换过几次工作之后,又能再次成为同事。
对此,黄慕东表示,征信机构在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征信机构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持。目前有的机构人员流动性过大,专业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管理滞后。真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征信机构还有待培育,征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
“信用消费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地方。”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则认为,我国在迈向发达国家这个门槛的一个特殊时期,信用消费特别有增长潜力。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低,近十年来,一直徘徊在20%左右,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在30%~50%。如此看来,我国的债券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事实上,得益于今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数量也出现了高速增长。
黄慕东透露:“今年1~3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完成评级624笔,同比增长54.46%。”
据了解,目前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股权结构单一的特点。大量信用评级机构仅有一个或两个股东,如此的股权结构显然不利于评级机构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信用评级公司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亦引人关注。据了解,注册资本金500万以上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20几个省市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少。
业内人士透露,从信用评级机构来看,挖角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原来的同事在换过几次工作之后,又能再次成为同事。
对此,黄慕东表示,征信机构在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征信机构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持。目前有的机构人员流动性过大,专业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管理滞后。真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征信机构还有待培育,征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
“信用消费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地方。”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则认为,我国在迈向发达国家这个门槛的一个特殊时期,信用消费特别有增长潜力。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低,近十年来,一直徘徊在20%左右,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在30%~50%。如此看来,我国的债券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事实上,得益于今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数量也出现了高速增长。
黄慕东透露:“今年1~3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完成评级624笔,同比增长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