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谢秀平 刘世平 特约记者邱日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金秋时节访赣县,仿佛走进了发展的“春天里”。
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之后,该县动真格、强管理,铁心硬手整治干部中的“庸、懒、散”现象,以良好的干部作风助推着经济指标与幸福指数的双提升。
■一场“醒脑”风暴 让干部远离“庸懒散”
在赣县,一场如火如荼的“醒脑”风暴正激情上演。以“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干部思想大解放的熊熊烈火。“抓学习、破难题、促发展”的热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贡水两岸,干部们在讨论中统一思想,在思索中坚定信心,在破难中加快发展。
10月17日,赣县石芫乡政府大院灯火通明,干部们正在进行每周一晚上的集中学习。该乡党委书记张石凤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搅动干部的思想,开拓干部的视野,让干部深知‘庸、懒、散’的危害,从而打心底里远离‘庸、懒、散’。”
雷打不动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地处边远的石芫乡用行动践行了“小乡也有大作为”的铮铮誓言。全乡200多亩的中药材紫珠产业已开镰收割,不少农民更是按照“四个一”(即一亩菜、一群鸭、一栏猪、一片果)的规划“捣鼓”起了立体种养业,大山深处涌动着创业致富的热潮。
■一个干事舞台 让干部拒绝“庸懒散”
驱车来到全市最大的渡改桥义源大桥建设工地,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的场景。全长1039米的义源大桥,经过加班加点作业,提前一个月实现合龙,为3500余名群众接通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地处边远的大田、长洛两个乡镇,交通不便一直是群众致富的“绊脚石”,而要修建一座连接贡江两岸的大桥,又必须调整相关整体规划。“为了群众出行不再难,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敢想敢干的赣县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广泛募集资金,用诚意与决心把这一“梦想”变为了现实。
该县每年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坚持一年接着一年抓,同时把项目建设的任务按照“一竿子插到底”的原则分解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干好奖得心动,干差罚得心痛”的良好格局。有了干事的舞台,干部的才华得到施展,干出成绩获得肯定,干事创业让“庸、懒、散”现象没有了“市场”。
■一套科学机制 让干部不容“庸懒散”
在赣县,“思想解放先行、项目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干事创业激励、信访维稳跟进、廉政效能保障”六项机制,使得“庸、懒、散”现象没有了容身之处。
该县摒弃“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盲目做法,建立起了长效机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硬杠杠、细条条”的方式让干部与“庸、懒、散”划清了界线,实现了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全覆盖。
制度出台之后,又是怎样保证将其落到实处的?在赣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县采取了明察暗访、自带干粮、外请专家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机关单位进行督察,对上班迟到、早退、玩游戏等不良现象,采取制作纪实片、编发通报等措施予以曝光,并按机关作风建设相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对作风建设抓得不力、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一把手”实行问责。
制度“转”起来,执行“硬”起来,干部作风好起来。在赣县行政服务中心,其所设的26个窗口,群众满意率均在98%以上。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