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金融网专稿)据人民银行定南县支行对当地农民务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务工模式”已发生俏然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对解决当前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具一定的借鉴作用。
调查中发现,定南县务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有过去的自发型、粗放型、低效型、信息传递亲戚型、务工养家型向政府主导型、技术型、多元化型、信息传递网络化型、高效益型、回乡创业型发展。
一、由自发型向政府主导型发展
当地县级政府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政府就业规划,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职介的作用,利用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剩余劳动力上岗就业;推广“定单培训、委托培训”等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的培训形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的补充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局,逐步建立起稳固、长效的劳动力流动机制。
二、由粗放型向技术型发展
随着企业电算化、高科技、流水线作业的普及应用,传统手工作业用工逐步减少,当地政府着眼未来,适应市场需求,对打工人员进行培训,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培养懂电脑、能操作、高科技、流水线方面的人才,使打工人员能够掌握1至2种实用技能,提高打工的“含金量”大力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三、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有组织地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淘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向内陆经济开发区的劳务输出,提高就业成功率;注重向内挖潜,扩大内需。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拉长产业链条,使生产、运输、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辖内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大力发展“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及农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四、务工信息传递由纸质化、口头化向网络化发展
当地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资源、企业用工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使农村劳动力能实时了解全国各地企业用工信息,企业也能及时了解各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真正实现就业、用工的双向、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