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陈光标上央视称13年捐款14亿 获1500张荣誉证书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冀强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陈光标反思“慈善注水”风波:我对慈善过于急躁了

陈光标接受央视采访(央视画面截图)

 
陈光标反思“慈善注水”风波:我对慈善过于急躁了
 
陈光标展示捐款收据

陈光标央视讲述慈善之路,首次反思称:“我对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

4月25日晚通过央视拿出证据回应“慈善注水”风波后,陈光标曾宣称,自己将不会再次对此事做出回应,他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最后一次回应质疑”。

但是,5月8日晚,陈光标又出现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中,在回顾了自己13年的慈善之路后,首次对“慈善注水”风波引发的质疑做出了反思。面对镜头,陈光标首次坦言:“我对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

记者 冀强

13年慈善获得1500多张荣誉证书

“一亿元和一张证书,我选后者”

在5月8日晚央视播出的《面对面》专访中,陈光标讲述了自己的慈善之路。从1998年正式开始慈善之路后,陈光标目前已经获得了1500多张各类证书。陈光标并不掩饰自己对荣誉的渴求,他坦言道:“如果在一亿元和一张证书之间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陈光标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他正式开始了慈善之路。“那年我做企业赚了二十多万,我拿出三万元救助了安徽一个重病的孩子。第二年又盈利时,我捐款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公路。”

2003年,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其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据42岁的陈光标介绍,自己多年来进行慈善活动的票据一直保留着。在陈光标提供的一个账本里,记载了其从1998年到2010年所捐赠的累积14.13亿元款物。

面对整齐摆放的各类荣誉证书,陈光标依旧高调。“这些都是我用正当渠道获得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对我来说,一亿元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而证书却是永久的。喜欢荣誉又不是什么坏事,勋章不是用来锁在柜子里的,而是用来展示的。”

多名受访者反击“慈善注水”说

“人总要有个良心,不能乱说话”

此前被媒体质疑“慈善注水”时,陈光标公司所在的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陈光标老家所修建的公益农贸市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的归属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陈光标介绍说,自己的公司虽然在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办公,但该中心是其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购得,并没有以慈善的名义向政府圈地。在陈光标看来,这栋楼属于“慈善公益楼”,“多年来已经免费培训了三万人,我做的这个产业就是慈善产业。等到将来裸捐后,我会把它捐出去。”

另一个受到质疑的焦点是2006年陈光标为家乡捐建的一处公益农贸市场的产权及租金问题,此前有报道称,农贸市场和活动中心产权人皆为陈光标弟弟陈景标。对于该市场的产权,央视记者拿到的一份合同显示其产权归当地粮食购销公司所有,其管理权归当地乡政府。

在陈光标陪同记者前去采访时,该市场仅有一名商户在经营,对此他称“自己收摊晚”。对于租金问题,该商户介绍称2008年之前,未收取任何费用;2008年之后乡政府也只收取少量卫生管理费。“我认为90%以上的人,对这个农贸市场还是比较赞成的。”

央视记者采访时还发现,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所处的土地使用权人也并非陈光标,而是“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在老年活动中心内,一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称陈光标每年都会给他们送钱,并且从未收过费用。“人总要有个良心,不能乱说话。”

分享:

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