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上犹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变现新路径

来源:上犹县委改革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编者按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影响力,本刊陆续刊发2024年度赣州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供各地各部门参考借鉴。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变现新路径

(上犹县)

 

上犹县以创建省级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创新生态产品园区化模式,以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实现为突破口,建立VEP核算、抵押、交易、变现全过程制度体系,打通资源与资本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今年5月,全省首单2亿元VEP生态资产权益质押贷款签约暨赣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推进会在上犹县举行。

 

推动优质生态资产整合破解产品小而散的问题

 

一是建设生态产业园。以笔架山“两山”实践创新生态产业园为平台,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模式,围绕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展示体验等内容,高标准建设1000亩特色种植区和1000亩生态产品精深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产业园围绕一带三区三平台产业布局,按照生态产品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功能属性,调查梳理笔架山项目区域内生态产品的具体类别、数量、分布、规模等,摸清各类重要生态产品信息,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三是打造生态资产包。出台《上犹县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绿色金融贷款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围绕项目区域内核心生产要素,将分散化生态资源集中转化为优质生态资产包,按照项目化、可量化的方式获得融资支持。

 

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破解产业与生态融合不够紧密问题

 

一是丰富产业园区业态。重点强化茶叶、果蔬、花卉三个产业支撑,纵向发展种植基地、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文旅业态,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上犹县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对纳入区域公用品牌的生态产品从原产地生长环境、种植养殖环节、加工生产过程、收储转运操作、线上线下销售等方面统一规范,带动上犹生态产品的全产业链升级,有效提升生态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三是组建“两山”运营公司。作为全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体机构和重要平台,整合提升全县分散的生态资源,对山水林田湖草等优质资产进行收储,对生态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生态产品甄选准入、检测认证、品牌运行和交易推广全流程市场化运作,推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

 

建立VEP质押贷闭环机制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问题

 

一是建立数据核算体系。搭建生态产品总值(GEP)数字化管理平台,围绕区域内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等三类产品,建立起涵盖三大类17小项、49个细分指标的基础数据核算体系,与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同步开展VEP核算并出具评估报告。经核算,试点项目所包含的各类生态产品总价值为71.22亿元,其中生态价值变现核算值为18.77亿元。县发改委向项目主体颁发《VEP生态资产权益证》,载明项目名称、持有人、有效期、权益类型等基本信息,明确VEP权益归属。

 

二是构建生态资产评估体系。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印发《赣州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操作指引》,依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将生态对应的适合元素嵌入融资主体、建设内容、还款来源、信用结构等融资要件,稳妥推进生态资源权益抵质押工作。赣州银行则采用VEP生态资产权益质押贷款方式,对VEP项目合理授信,签订授信贷款合同,并提供不高于同档次贷款利率的优惠贷款,真正让沉睡的生态资源权益变成信用资产。

 

三是健全收益权质押贷款体系。赣州银行将笔架山项目以产业项目开发未来收益作为贷款依据,审批授信额度约2亿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区域内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展示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后续将此笔贷款纳入再贷款金融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推动赣州银行建立健全VEP收益权质押贷款的价值核算、权属确认、评估授信、市场交易、风险补偿等绿色金融体系,按照1:10的比例筹集资金设立风险缓释基金,确保贷款过程规范性和风险可控性,保障VEP绿色贷款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VEP价值实现。

分享:

来源:上犹县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