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利率 部分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大关”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彭妍 杨洁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1日
5月2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最大降幅达25个基点。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5月20日,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品种LPR均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国有大行及个别股份制银行牵头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且下降幅度大于LPR降幅,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最高下调25个基点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下调25个基点,分别为1.25%、1.3%;7天通知存款利率下降15个基点至0.3%。
邮储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分别为0.65%、0.86%、0.98%、1.05%、1.25%、1.3%。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光大银行5月20日也公布了最新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为0.05%;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为0.65%、0.85%、0.95%、1.05%、1.25%、1.3%。光大银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整存整取)分别为0.7%、0.95%、1.15%、1.2%、1.3%、1.35%。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有六大行及个别股份制银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是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发力的成效和表现。为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此次LPR年内首降,资产端利率将进一步降低。
“此轮存款利率调降是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的表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通过对不同存款产品重新定价,有助于稳定负债端成本,巩固可持续经营基础,还能为银行后续针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和新兴领域降低贷款利率腾挪空间。
负债端精细化管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从机构类型来看,今年一季度,国有大行净息差为1.33%,股份制银行净息差为1.56%,分别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1个基点和5个基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此次LPR与存款利率的协同下调,既是金融系统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对维护银行体系稳健经营、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
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未来仍将面对较大净息差压力,将会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资金成本。除了下调存款利率外,商业银行还可能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等,以进一步压降存款隐性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银行业可以围绕负债端精细化管理持续发力。李一帆就此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银行可优化存款产品体系结构,动态调节不同期限、类型存款的规模占比,主动把握资金流转机遇,系统性压降高成本存款占比,构建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负债基础。二是强化市场研判能力,充分运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工具,结合宏观经济走势、资金成本变化、盈利目标规划,对不同客群、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实施动态化、差异化定价策略。三是深化区域化经营理念,鼓励分支机构立足属地市场特征与客户需求,制定灵活多元的存款定价方案。四是顺应金融服务多元化趋势,紧密跟踪宏观经济与客户需求变化,稳健拓展财富管理、资产托管、基金代销、保险代理等中间业务,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打造新增长极,实现从传统存贷业务向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转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