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家电、通信等沪市上市公司表态:本轮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有限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本报记者 毛艺融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4月6日晚,包括来自家电、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多家沪市上市公司积极表态,美国关税政策对其经营影响有限,部分企业则将其视为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机遇。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出口端面临的下行压力提升,但中长期看,出口链的全球竞争优势仍然延续,在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背景下,国内出口韧性仍然较强。

    产业分化显韧性

    内需型行业构筑安全垫

    在本轮关税冲击中,食品饮料、出版等内需主导型行业展现出显著抗风险能力。

    作为国产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主要原料采购及生产基地已实现100%国内布局,通过自建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关键生产设备国产替代率近100%,有效抵御外部供应链波动风险。

    出版行业龙头如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表示,主营业务均在国内,原材料纸浆、纸张等也由国内企业供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几无影响。

    钢铁行业则通过供给侧调控对冲潜在风险。一位钢铁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对美国钢材出口规模较小,本次加征关税措施对我国钢材出口到美国几乎不受影响。另外,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会影响国内用钢需求,也会间接影响国内钢材消费总量,但由于国内钢铁企业依托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已提前从钢材的供给端调节产销平衡。

    全球布局迎机遇

    外向型产业加速破局

    对于出口导向型行业,沪市上市公司通过产能转移、市场多元化及技术升级化解关税压力。

    光伏企业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早有布局,公司在美国建设的2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对海外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举措。公司越南新材料基地主要销往东南亚区域,越南及国内部分销往美国市场的订单可以通过业务设计来最大可能地减少加征关税的影响。

    农药化肥行业更是将关税政策转化为发展契机。某沪市公司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有可能利好公司相关产品出口。原因在于,公司出口的产品草甘膦主要产能在中国,海外仅有拜耳(孟山都)。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份额出现空缺,公司将加大向南美、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的出口。

    在半导体领域,沪市上市公司通过供应链去美化与国产替代双轨并行。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ODM龙头,一方面,海外业务占比在50%左右,但其中直接销往美国的产品收入占比约10%,美国市场销售占比有限;另一方面,客户结构多元化,广泛分布在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数据业务、汽车电子等领域,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业务冲击较小。

    部分设计环节的公司表示,销售端来看,因对美出口比例不高,加征关税对其直接影响较小,但不排除下游终端客户受关税影响后可能传导成本压力。封测环节来说,封测环节价值在芯片价值中的比重较低,一般原产地的判定依据不在封测环节。

    主动应对

    高质量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沪市上市公司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升级”。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及全球化布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某家电行业龙头公司表示,公司在美国市场电视产品年销量600余万台,目前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基本全部是由公司墨西哥生产供应,且完全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要求。所以本次的关税政策对公司在美销售产品的成本影响几乎没有。

    某车企表示,从去年底传出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产汽车加征高比例关税以来,公司及旗下相关整车企业已进行了积极调整,逐步降低对美出口。从总体看,本次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对公司整车出口业务影响不大。

    某电力设备行业公司表示,美国对全球增加关税,目前主要对直接或间接出口美国的商品影响较大,公司目前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很少,影响可控。

    申万宏源策略研报认为,长期积极因素客观存在,中国外循环的构建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科技突破为大国博弈增添筹码等。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