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廖斌 谢文君 邓慧 吴秋艳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晨曦微露,江西赣州国际陆港的龙门吊已开始吞吐集装箱,转运货车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来回穿梭,满载实木家具、电子产品及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鸣笛启程。
赣州自宋代以来便凭借一汪赣江水连接梅岭古道,成为海上丝路贸易最为繁华的货物转运站之一。步入近代,随着铁路运输的兴起,古驿道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不沿边、不靠海的赣州枢纽也因此沉寂。2013年,“一带一路”春风为赣州带来了江西首个、全国革命老区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如今,赣州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19条中欧(亚)班列、5条铁海联运“三同”班列和19条内贸班列,将家具、服装及电子产品等“中国制造”送入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金融在服务赣州革命老区书写丝路新篇章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日前,《金融时报》记者前往赣州市南康区一探究竟。
小站变身国际港口枢纽
时间回溯到1996年,京九铁路正式通车,火车的鸣笛声响彻赣南红土地,结束了老区人民“地无寸铁”的历史。铁路赣州国际港站的前身——南康火车站便在当时设立。随后数十年,南康站在经历了火车提速、客改货运后逐渐落下帷幕,又在整整20年后迎来了全国第8个内陆对外开放口岸,并在次年开通首列中欧班列。
从一个四等火车站点蜕变为国际陆港枢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视,更离不开金融的倾力支持。乘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东风,赣州相继出台了支持赣州港建设运营、支持口岸物流发展等系列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构建了服务国际陆港项目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与赣州海关等部门及南康区委、区政府加强沟通,统筹强化项目跟踪,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陆港基础设施建设,用充足的资金为港口架起了筋骨血脉。农发行赣州市分行抢抓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窗口,上下联动,发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用于建设仓储库、进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及附属设施等;赣州银行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为港口“铁路专用线”及“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项目建设发放低息项目贷款;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主动走访陆港获取融资项目清单,向赣州市南康区口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贷款支持口岸智慧停车场建设。截至2025年5月末,辖内各银行机构累计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放贷款25.36亿元。
目前,赣州国际陆港铁海联运“同港同价同效率”班列和内贸班列累计运行数突破2万列,中欧(亚)班列累计发送货物13万余标箱,贸易额突破40亿美元。赣州国际陆港已发展成为“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并逐渐成为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点和国际货物集散地。
“南康家具”亮相世界大舞台
物流兴则产业兴。2016年,首列满载家具的列车从赣州国际陆港发出,此后“南康家具”频频亮相世界舞台,让南康家具产业步入“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的发展新阶段。
赣州南康区素有“木匠之乡”之称,当地人将木匠这个老行当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家具产业。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精湛的工艺和实惠的价格,2012年产业规模超100亿元。然而,受制于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以及交通物流等制约因素,产业发展始终受限。“赣州港落地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运营管理局局长刘立平介绍,“陆港建成运营后,我们实现进口木材全直通和出口家具全直放,不仅解决了家具产业原材料和运输方面的难题,还促进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推动南康家具产业在转型升级路上走得更平、更稳,当地政银企共同发力。当地政府出台了《现代家具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提出“集群发展”“设计奖补”等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强化货币政策传导,协调辖内银行机构单列南康家具产业信贷计划,与市工信局、南康区金融服务中心加强协同配合,常态化组织家具产业银企对接会,并建立重点家具企业融资需求库,向银行机构精准推送。在政策引导下,农发行赣州市分行充分挖掘标准厂房租售现金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100多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赣州银行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企业智能备料中心建设;南康赣商村镇银行支持某企业响应“油改水”政策并提升环保等级后实现年产值破6亿元;交通银行赣州分行为企业发放贸易融资,支持企业供应链升级。此外,“家具产业信贷通”“家具场景贷”“绿色家具贷”等各类特色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据统计,赣州市各银行机构对南康家具产业贷款余额已超过170亿元。
截至2024年末,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产值达2700亿元,是建港前300亿元的整整9倍,品牌价值飙升至702.1亿元。在陆港的辐射带动下,不仅是家具,赣州及周边地区产出的脐橙、电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冷冻生鲜等优质产品也先后“出海”,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外汇便利化服务丝绸之路通衢
随着赣州国际陆港成长为集赣州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大海关指定口岸于一体的内陆开放高地,当地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在加快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丰富陆港功能业态的同时,也衍生出更为专业、更加多元的涉外金融服务需求。
为此,国家外汇局赣州市分局以便利化为抓手,打造精准灵活、量身定制的外汇金融服务,出台《关于加强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外汇服务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市场主体的外汇服务,深度对接企业用汇需求;简化贸易外汇收支办理流程,为跨境贸易资金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持续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类场景应用范围。今年一季度,赣州市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发放贷款6391.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国际收支结算量增长77%;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收支规模1.88亿美元,经济往来覆盖126个国家。
在全球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为积极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常态化,规避汇率风险,国家外汇局赣州市分局联合银行机构开展“一企一策”上门辅导,主动帮助企业测算汇率风险敞口规模、制定避险方案。同时,该局推动银行创新“低门槛、低成本、易操作”的汇率避险产品,其中,中国银行赣州市分行、农业银行赣州市分行就先后推出“买入看涨+卖出看跌”期权组合产品以及“掉期+存款”定制化避险工具。
采访中,谈及未来赣州国际陆港致力于打造中国中部陆海新通道这一目标时,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行长龙建平表示,赣州国际陆港的崛起正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缩影。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将继续探索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为国际陆港的发展插上“金融翅膀”,带动更多赣州产品、江西产品走向国际,服务革命老区成为更加开放的对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