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本报记者苏向杲 见习记者杨笑寒
近日,为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保险机构,稳健有序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等,参与发展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连续下发多份文件,推动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优化养老服务。在此背景下,险企纷纷行动,加速布局养老社区。
目前,险企布局的养老社区形态如何,如何实现保险与养老产业的闭环?带着诸多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旗下的泰康之家·燕园社区,深入了解头部险企投资、运作养老社区的模式,并采访了燕园社区总经理葛明。
险企加速布局养老社区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保险业加速布局养老产业,推出了各类养老服务。其中,养老社区是险企竞逐养老产业的主要载体之一。
2024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近两年,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布局上呈加速态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上市险企及多家非上市险企已布局养老社区。其中,泰康是最早布局的险企之一,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3个项目,其中22城24个社区已投入运营。
葛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泰康率先在国内引进了大规模、全功能、医养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6万人居住在泰康之家,其中有超3500人居住在燕园,这也是泰康之家在住居民最多的养老社区。燕园居民的平均年龄为83岁,年龄跨度为55岁到103岁。
如何为人数众多、年龄跨度大的“泰康居民”提供照护服务?据记者了解,泰康之家建立了不同业态的多学科专业服务团队,被称为“1+N”模式,其中,“1”指的是一位居民拥有一名管家或个案管理师,“N”指的是由社工、医生、护士、临床药师、护理师、康复治疗师、文娱活动师、运动指导师、营养师等在内的多元化专业团队共同服务。管家或个案管理师作为牵头人,通过团队协作为居民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保障“居民”得到全面专业的照护。
保险与养老协同性凸显
作为保险机构旗下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具有保险业务与养老产业协同的特色。
在保险资金助力养老社区建设方面,葛明表示,泰康采用全国化连锁模式运营养老社区,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中长期资金,能够匹配养老社区投资杠杆率低、规模大、管理要求高的特点。
从保险产品层面来看,泰康推出的“幸福有约”,就是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保险产品。购买这一保险产品的投保者,享有养老社区的优先使用权,打通了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的联通关系。
葛明进一步表示,现在,全国泰康之家社区的新居民,有六成至七成都是保险客户转化来的。反过来,泰康之家请保险投保人来参观社区,提供了场景化销售的场地,让保险产品的购买者有更真实的体验,创新性地把虚拟的保险支付与实体的医养服务相结合,实现了支付端和服务端的双向奔赴。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保险与服务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获取与提前锁定优质康养服务资源的重要诉求。探索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不同模式,以刚性的养老需求带动相对低频的保险需求,可以将单纯的“现金”给付演进为“现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另外,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业的结合可以促进负债端保险业务与资产端投资业务的融合。养老服务业投资规模大、盈利周期长,需要长期资本的投入。养老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为养老服务业重要的资金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险企持续加大对养老社区的布局,其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事业部服务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养老社区发展速度很快,养老社区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运营管理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养老社区都面临着培育人才的速度无法赶上人才需求增速的困境。
展望未来,朱俊生表示,政策对险企养老社区的支持,可有效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多层次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保险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审慎选择参与养老服务的商业模式,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