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险资看好2025年A股基本面驱动行情 沿着科技消费等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2日

    本报记者 冷翠华

    2024年,A股行情跌宕起伏,两度上演“V”形反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累计上涨12.67%、9.34%、13.23%。站在2025年的起点,投资者高度关注今年A股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

    良性循环可期

    对于2025年A股的驱动因素,险资机构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基本面驱动更加值得期待。同时,资金面和情绪面也将对A股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资产”)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加力提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企业盈利明显改善,从而推动A股市场进入企业盈利改善的基本面驱动行情。

    从宏观政策面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将进一步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在此背景下,为维稳股市,央行出台了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系列政策;与此同时,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并扩大使用范围等系列举措,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更加积极”。

    从情绪面来看,2024年9月下旬以来,权益市场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特别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住楼市股市”等表述,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市场对于楼市、股市等核心资产价格的关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对权益市场形成正反馈效应。

    在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看来,在宏观政策支持的情况下,2025年,权益市场有较大概率转向盈利企稳、估值温和扩张的趋势,整体指数将继续呈现震荡企稳的特征。

    从企业基本面来看,预计企业的销售收入将增加,利润空间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消费升级领域的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带动相关板块和整个A股市场。

    从资金面来看,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将持续流入、ETF产品的大量发行,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都将持续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从情绪面来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台,让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同时,A股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看好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基于对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乐观判断,险资机构受访人士表示,2025年,险资的权益投资配置占比将呈上升态势。具体到细分投资领域,国寿资产和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做出进一步阐述。

    国寿资产相关负责人认为,可以从四条逻辑主线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一是,从中长期来看,科技蓝筹、科技成长等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在我国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核心竞争力较强、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优质个股,代表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核心优质资产,将为保险资金提供相对稳定的中长期回报。

    三是,在中长期利率中枢显著下行的背景下,经营安全、现金流稳定、分红比例高的成熟型企业,能够带来相对确定性的股息回报,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固收类资产的利率下行风险并平滑权益投资的组合净值波动。

    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年度重点工作首位,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叠加经济企稳回升,消费领域,特别是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领域,蕴含巨大投资机遇;与此同时,随着“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顺周期领域有望迎来阶段性筑底反弹机会。

    上述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重点看好三大方向:一是沿着ROE(净资产收益率)结构性改善的线索,看好两个细分方向,包括政策刺激方向和供给侧产业自发出清的方向,前者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家电、家具、酒店餐饮、生育链,化债相关的建筑、公用环保;后者主要涉及磷酸铁锂、锂电设备、消费建材、电商快递等板块。二是沿着新质生产力产业周期方向,看好“AI+”、机器人、自动驾驶,以及低空经济板块。三是利率下行周期中,高股息类资产长期占优,看好盈利能力预期存在改善的央企大市值个股。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